布局“机翻时代” 助力“中国制造”扬帆出海
本篇文章1840字,读完约5分钟
“互联网+计算机翻译”模式使跨语言交流无缝连接,这将对全球经济和文化合作与交流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中国需要积极应对“机器转向时代”的挑战,加快产业技术布局,抓住国际信息流战略的新支点。
智囊团观点
陈乔彪谢杨
2016年9月,谷歌发布了《谷歌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系统:弥合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之间的鸿沟》的报告,被业界认为是计算机翻译技术突破的里程碑。“机器翻译”正在加速接近人工翻译的水平,“互联网+计算机翻译”模式使跨语言交流无缝连接,这将对全球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中国需要积极应对“机器转向时代”的挑战,加快产业技术布局,抓住国际信息流战略的新支点。
“机器转向时代”将加速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合作进程
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的核心是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一方面,通过产业投资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合作交流提高中国产业发展水平。机器翻译系统对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有很大的帮助。
机器翻译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开辟了获取信息的新途径。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中国制造业正在从最初的模仿跟随战略向创新超越战略转变。然而,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开辟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情报和研究信息的新途径,是我国工业技术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机转时代”,计算机无缝翻译和互联网搜索、海量国外技术研究数据、工业应用趋势、新闻、论文等直接和间接的重要情报和研究成果可以及时转化为中文内容,技术情报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将大大拓展,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业技术创新的效率。
机器翻译为中国制造业“引进来、走出去”提供个人信息交流服务。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推进,中国企业在国际投资、并购、技术交流和产能合作方面非常活跃。企业对目标国家的经济、技术、市场和社会生活信息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深刻和迫切,对工业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语言障碍成为一个巨大的障碍。在“机器转向时代”,一个无缝、自然的机器翻译系统可以更快地搜索和研究国外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技术难度,增强企业的参与能力,帮助企业、商会、各级政府和其他行业部门与目标市场充分对接。
机器翻译为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建立标准、规则和品牌铺平了道路。掌握国际话语权是在全球市场和产业链中竞争利润分配的关键。制造业的国际话语权将体现在行业标准的国际推广能力、对国际产业投资和贸易规则的影响以及企业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上。促进国际话语权涉及大量文件、规则、法律规定和各种语言交流活动。然而,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竞争规则谈判的信息贫乏、能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在“机器转向时代”,语言障碍大大减少,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进与出”,也有助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有助于企业积极应对国际争端,有助于中国企业、产品、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推广。
强化“机器转向时代”的布局,帮助“中国制造”扬帆出海
计算机翻译是后互联网时代国际信息交流的加速器,谁掌握了机器翻译系统,谁就能掌握国际信息流的主动权,这不仅对中国制造业的“进与出”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国家信息安全也有重要影响。目前,国际工业巨头们已经抓住了这个机会。中国需要积极应对计算机翻译时代的挑战,发展独立可控的商业计算机翻译系统,抓住国际信息流战略的新支点。
加强计算机翻译产业体系的规划和布局。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相关部门和企业对发展计算机翻译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国外技术的后续研究,增强社会对计算机翻译应用的关注。二是设立计算机翻译技术与产业专项,建设计算机翻译产业创新中心,集中优势资源推进关键技术研究,推进翻译标准和规则体系建设,加快示范应用和技术推广。第三,根据“机器转向时代”的新特点,重新审视传统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中国信息资源的安全意识,梳理和规范可能泄露信息的网络信息源。
制造业信息翻译系统初探。
中国制造业应赶上“机器翻译”时代的高铁,加快制造业重点领域的信息翻译标准建设。首先,根据各种信息内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尽快确定制造业重要信息领域的翻译顺序。第二,组织各行业的技术、法律和行业专家对重要的词语、短语、行业习惯用语和惯用描述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一套通用的制造信息翻译标准。第三,对国内外与制造业相关的各类重要新闻、信息、数据和文献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核心互译检索源,为“机器转向时代”制造业信息互译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CCID智库)
标题:布局“机翻时代” 助力“中国制造”扬帆出海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6556.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创新理念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