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扶贫手记)
本篇文章1258字,读完约3分钟
2015年12月,我被送到莲别村居住,开始了我的居民生活。说实话,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我会在这个村子扎根,我既兴奋又紧张,担心我不熟悉这里的情况,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方法。
但是我很清楚,要做好基层工作,就必须深入群众,把他们当作亲戚朋友。因此,我一来到莲别村,就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农牧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倾听群众最真实的想法和要求。
经过几次走访,我了解到,由于邻近村庄牲畜被严重践踏,该村400多亩耕地无法再播种,许多村民面临口粮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很着急。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我迅速将“联别村精准扶贫综合开发”项目上报给了相关部门。2016年3月,上级批准了总投资186万元的综合扶贫项目。为了不耽误春播,我和村里的“两委”班子开了个会,几天后项目正式启动。与此同时,我协调并督促项目的实施,组织了2622人,与群众一起工作和生活,加班加点在施工现场战斗。经过38天的努力,该项目在一个多月内完成,新建了8个钢架温室和4105米的砖墙。项目建成投产后,全村42户193人的人均收入每年增加500多元。
莲别村有5户贫困家庭。有一天,我带着工作组去吊唁。望着低矮、潮湿、摇摇欲坠的老房子,我意识到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此,我和村“两委”小组计划如何为村民做些实事。通过多方协调,我们为5户困难家庭筹集了30万元,对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现在,他们终于住进了一所安全舒适的房子。看着他们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我的心温暖起来。
德姬的家庭是五个困难家庭之一。她丈夫在她早年因病去世。她患有严重的眼病,有两个孩子。她根本没有收入来源。在工作小组帮助她修理房子后,一个40平方米的新房间被建了起来,以帮助德姬管理小卖部。目前,小卖部已经正式开业,德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现在我生活舒适,有收入。多亏了党和政府,我必须把两个孩子养好。”德姬在微笑。
为了保证贫困群众能够种菜,懂得种菜,种出好菜,我们联系了区扶贫办,协调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向村里的贫困群众发放了1000多种蔬菜种苗。我们还特别邀请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村民进行苗木移植,防治病虫害,使种植效益最大化。
2016年8月初,工作队和村里的“两个委员会”获得了15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用于购买塑料大棚和其他配套设施中的8000株菌棒和遮阳网。我们聘请专业人员给予技术指导,并向种植者详细讲解种植方法、种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浇水等知识。目前全村的贫困群众都掌握了种植技术,灵芝菌生长良好,预计每位种植者可增加收入4000元。
节假日,我带着工作队组织“认亲送暖”活动,自费拜访“亲戚”,建立长期结对帮扶模式。得知村民巴真家里没有电视机后,我们协调区文化广播局给她买了一台。当电视被送回家时,巴真很惊讶:“没想到你会注意这么小的事情,我真的很感动!”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我们投入我们的真情实感,做更多实际的事情和善行,真正达到群众的心,我们就能赢得群众的心。
(记者琼达卓宇整理)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14日,第17版)
标题:做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扶贫手记)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8561.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