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消保委:部分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难实现
本篇文章982字,读完约2分钟
核心提示:上海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对17家银行的627种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预期收益率容易引起投资者误解、投资管理流程不够透明、公开信息披露不够规范等问题,导致部分银行销售的产品难以实现最高收益率。
新华社记者周瑞
上海(cnfin . com/Xinhua 08 . com)-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对17家银行的627种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行的调查发现,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容易引起投资者的误解,投资管理过程不够透明,公开信息披露不够规范,这使得一些银行难以实现最高的收益率。
该调查基于17家商业银行的627种产品,这些产品将于2016年上半年到期,上海消费者可以购买。结果表明,许多银行产品收益率范围大,收入结构复杂,预期收益率实现程度低,容易引起投资者的误解。
以江苏银行聚宝财富专属4号(结构性)1609为例,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8.50%,但最低收益率仅为1.5%,区间高达17%。该产品在1512年的预期年回报率为2%-15%。根据产品发布前后市场数据的模拟计算,模拟的实际预期收益率集中在2%-3%,这使得实现最高收益率几乎不可能。
商学院研究集团对627种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计算也显示,96%以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比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低5.8%,84%产品的实际收益率甚至比2016年上半年向普通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低4.38%,33.33%产品的实际收益率是最低预期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华侨银行、星展银行和广发银行在内的许多银行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实现程度较低。在恒生银行预期最高回报率高于4.38%的62种产品中,最高回报率的实际实现程度只有6.3%。
然而,在信息披露方面,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存在关键信息披露不足、缺乏统一规范的披露等问题。调查显示,南阳商业银行、农业银行、星展银行等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披露信息不全面;星展银行、渣打银行和华侨银行没有提供产品规格;没有一家银行公布他们的交易对手信息。
不谈论实现可能性的最高回报率是玩金融流氓。上海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唐建生表示,与销售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其他渠道不同,消费者对银行有着高度的信任。今天,当商业银行不再是垄断时,银行应该少谈数字,多谈良心,以消除消费市场中的职业信息不对称。(结束)
标题:上海市消保委:部分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难实现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6695.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