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回归 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本篇文章1330字,读完约3分钟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重申了金融回归的最初要求,提出“着力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从政策层面进一步夯实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基础,是金融领域供给面结构性改革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银行在发展小额信贷产品方面不断创新,资本市场开辟了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保险担保贷款产品不断涌现,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收购率大幅提高。根据银监会数据,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为30万亿元,同比增长9.9%;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包括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RRR定向下调通知》,对符合普惠金融相关贷款要求的金融机构,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分别下调0.5%和1.5%。其评估口径已由过去的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调整为普惠金融贷款,这意味着在支持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过程中,资金投入和支持更具针对性,体现了中国在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由大到小、由细到精的转变。这是真正挖掘资本“洼地”后,解决包括小微金融和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内的普惠金融融资问题的良方。
大型企业得益于自身雄厚的资本积累,具有相对较大的竞争优势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受到资本市场的高度追捧。因此,在融资回报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银行信贷和票据融资密集的大企业不是主要受益者。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有限、收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如果它们不处于政策或科技的前沿,吸引金融市场注意力的可能性相对较低,资本进入的热情也有限。因此,在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政策倾斜对小微企业的好处远远大于对大企业的好处。
小微企业融资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双创新”、转化动能和扩大就业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微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在这种背景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义,也是探索中国特色小微企业发展路径的一个重要课题。以RRR定向减息和贷款贴息为代表的宏观政策不仅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降低了其业务成本,弱化了相关业务风险,提高了其为小微企业供货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其对接小微企业的主动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小微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和部分民间资本。因此,很难通过公共渠道找到小微企业的信用痕迹。由于缺乏必要的金融体系,当出现临时或紧急资金需求时,小微企业很难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融资和信贷。金融机构主动与小微企业联系后,可以有效地解决融资方的融资需求,同时还可以获得对方的必要信息,解决对其长期服务的一些担忧。由此可见,促进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离不开政策扶持。
显然,一个企业的规模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不同金融产品的偏好,这意味着不可能所有经济实体都以统一的刚性模式通过金融支持实现效用最大化。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体系不仅符合逻辑,而且势在必行。
标题:让金融回归 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8474.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降本减负”打出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