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道阻且长
本篇文章2419字,读完约6分钟
通过提高利率和缩小范围,美联储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轨道上又迈出了一步。今年以来,如何稳步退出量化宽松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的共同话题。然而,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通胀预期较低、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世界要走上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道路极其困难。
周三,美联储公布了9月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会议纪要显示,在有利的经济前景下,美联储决策者倾向于在年底再次加息,10月份,他们启动了规模约为4.5万亿美元的“规模缩减”计划。这无疑标志着美联储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又一步。今年以来,如何稳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央行的共同话题。不同于之前被央行严重分割的货币政策,在过去一两年里,世界各国央行的步伐已经趋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拐点已经开始出现。尽管各国央行就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达成了默契,但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仍极其艰难。在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衰退”之后,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通胀预期较低以及长期经济增长乏力,使得各国难以退出宽松政策。
美联储率先退出宽松政策
各国央行谨慎前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大幅降息,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振市场。截至2008年底,美联储已10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利率水平已从5.25%降至0至0.25%之间。欧洲央行已经全面下调了三大利率。此外,各国央行正在全球市场疯狂购买金融资产。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央银行每年增加的国债、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和公司证券的总量相当于全球经济产出的1%到3%。然而,这种情况正在逆转。
自2015年底以来,美联储率先加息。迄今为止,四次加息已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1.0%至1.25%之间。加拿大央行分别在7月和9月两次加息,将利率上调至1.0%。尽管英格兰银行仍将基准利率保持在0.25%的历史低点,但它在今年年初宣布,将基本停止债券购买,并考虑在未来几年逐步撤销其超宽松政策。预计欧洲央行也将在10月底宣布债券购买放缓。尽管日本银行仍在扩大货币供应,但它告诉公众,它正在考虑如何退出货币刺激。在新兴市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市场利率一直在上升;印度银行表示,它在货币政策中保持中立立场;澳大利亚央行和韩国央行也在为明年加息做准备。可以看出,尽管速度不同,但各国央行步调一致,纷纷调头收紧货币政策。据国际金融协会估计,到今年年底,世界各国央行净购买债务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降至2.4%,到明年年底将进一步降至0.8%,到2019年年中,发达经济体央行资产将开始缩水。
经济复苏缓慢
通胀“疲劳”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世界各国央行之所以能够跟上步伐,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的同步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在俄罗斯和巴西等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支持下,2017年全球经济将缓慢复苏。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该组织追踪的45个国家今年将实现经济增长,这在过去50年中并不常见。全球经济复苏显然为央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与稳定的经济复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国低迷的通胀预期一再被压低。
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一直很弱,cpi和pce价格指数自2月份以来都在逐年下降。最新公布的9月份cpi数据仍低于预期。尽管cpi下降或被油价下跌拖累,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率也降至2016年以来的低位。不仅美国如此,欧元区的通胀数据也令人担忧。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发布的最新数据,8月份欧元区cpi同比下降0.1%,低于0.2%的初始值,为4个月来的最低水平。9月份,消费物价指数可能在-0.2%至0.3%之间。此外,欧洲央行在上月末下调了今年和明年欧元区的通胀预期。此外,日本也未能逃脱“低通胀”的诅咒。根据日本统计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日本剔除新鲜食品的整体cpi同比下降0.1%,自2013年4月以来首次跌入负值区间;除去食品和能源,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上升了0.8%。此外,日本8月份能源价格同比下降11%,汽油价格下降近18%。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国集团(G20月和7月的平均通胀率降至2%,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尽管8月份略升至2.3%。许多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低于目标水平。一些分析师认为,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仍在继续,但复苏速度并不令人满意,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需求不足可能会拖累通胀数据的放缓。
“我们正在恢复过程中,但是恢复的速度正在下降。作为不久前全球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正在放缓,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正在增强。这可能会促使我们降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拉加德表示。持续的低通胀预期和低经济增长让各国向前看,在退出宽松政策的道路上步履蹒跚。面对低通胀风险,各大央行之间仍存在很大差异。根据美联储的最新会议记录,大多数官员都对低通胀表示担忧,这不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一些官员质疑现在是否是削减刺激措施的合适时机,并认为应该推迟加息,直到通胀上升。由于通胀疲软和欧元持续走强,欧洲央行在削减量化宽松的方式上也存在分歧,一些官员甚至提议在必要时延长或扩大债务购买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的半年一度的会议上也警告说,由于全球通货膨胀仍然疲软,各国央行可能会过早采取行动。
事实上,量化宽松的副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一方面,各国央行向市场投入了巨额量化宽松基金,但它们并没有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不断扩张的量化宽松基金不断推高股市和债市的估值,导致金融资产泡沫的风险。特别是负利率政策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银行业的利润,导致各市场参与者对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忧心忡忡。尽管当前全球货币政策环境仍处于相对宽松时期,但逐步退出量化宽松以促进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已成为许多央行的选择,政策改革任重道远。如何协调好宽松与防止通缩的关系,将是各经济体央行面临的重大问题。
标题: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道阻且长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7660.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四季度A股行情将如何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