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金融标准建设 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本篇文章1765字,读完约4分钟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标准是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制度。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金融标准将为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进入“三相叠加”的新阶段,即增长转移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早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为了加快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和创新势在必行。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规避,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服务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金融业进入了以混业经营为主题的“大资本管理”时代。与此同时,新的风险和新的特点,如资本空转向,监管套利,太长的链条,从现实到空虚暴露。此外,在“大资本管理”的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中能够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复合型和咨询型人才的稀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融机构的转型。
2016年12月28日,由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的金融行业标准“企业财务顾问(jrt 0139—2016)”经国家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企业金融行业的第一个行业标准,已经被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独立金融咨询服务等许多机构广泛认可。
建立金融标准的意义在于:第一,它有助于监管当局跟踪和评估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从而完善制度和监管空白。二是帮助金融机构规范业务和技术,有序合作竞争,提高金融产品透明度和服务质量。第三,有利于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按照标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加强金融教育、实现金融包容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主题。金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金融活动在标准和规则下良性有序运行,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进而融入国际市场,促进金融业改革开放。
随着国家把积极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人民银行科学防范,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机制,积极推进“金融风险管控行业标准”建设。制定金融风险控制标准,规范金融业务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管理指引,是新形势下金融业规范稳定发展的要求,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工作的政策要求。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金融行业标准化体系发展规划(2016-2020)》,形成了金融标准化的顶层设计,提出了新的金融行业标准体系。适合中国国情和特点的金融标准供给逐年增加,基本覆盖了重点金融领域。
中国的金融标准化起步较晚,但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制定金融标准时也应增强竞争力和话语权。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供给方结构改革,金融业应该加快自身的供给方改革。这不仅是金融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其中,培养符合财务标准的专业人才非常重要。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培养、选拔和使用政治过硬、工作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尤其要注重培养高端金融人才。”然而,目前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评价标准缺乏,培养方法的有效性不足,难以培养出具有专业精神、擅长专业分析、专业判断、专业管理和专业创新的人才。
金融标准建设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进一步推进,引导消费者了解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使用符合标准质量的服务,强化标准公众监督手段。这符合金融包容性精神和金融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机制、产品、服务和人才等方面逐渐与国际接轨,但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缺乏融资和投资知识。普惠金融服务的范围实际上包括企业。根据《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计划》(2016-2020年)的范围,主要有两类,即“在市场上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相对较少的小微企业和贫困地区的企业,最终目标是以负担得起的成本向它们提供适当和有效的金融服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金融标准的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包括云计算技术的金融应用系统标准框架、金融大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包容性金融标准体系框架、互联网金融标准体系等。
展望未来,金融标准化将进一步支持金融监管,为提高金融业服务发展水平树立标杆,促进政府和市场治理的规范化工作体系建设。
(作者是NPC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标题:推进金融标准建设 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6886.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