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研院所到田间地头 中哈农业合作打造“良性循环”
本篇文章1305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Xi四月二十一日电:从研究机构到领域,中哈农业合作创造了一个“良性循环”
作者沙宾·伯德
如果你画一条从陕西省Xi到中哈边境的直线,长度将超过3000公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哈农业合作已经超越了空的界限,正在创造一个“良性循环”。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马拉迪,谁在西北A&F大学(以下简称西北农业大学)受训?穆拉提汉的微信朋友圈里有这样一句话。
马拉迪是哈萨克斯坦农产品深加工研究所的研究员。他的工作单位与西北农业大学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定期前来学习。“西北农业大学是科研的天堂,设备条件和理论水平都很好。”
熟悉《西游记》的马拉迪将自己在中国的培训经历视为“东方之旅”,希望将中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标准制定带回哈萨克斯坦,提高本国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产品标准。
哈萨克斯坦幅员辽阔,但人口稀少。马拉迪说,正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给了哈中两国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农业合作平台。哈萨克斯坦过去重视石油和其他以能源为基础的工业,但现在它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自己的农业。“我们可以向中国出口农产品,同时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农产品。”
在马拉迪的家乡Xi,艾菊粮油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艾菊集团)实施中哈农业合作。2016年5月31日,艾菊集团开始在北哈萨克斯坦州泰恩萨县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
来自泰安沙县的农民巴哈提(Bahati)通过微信告诉中国新闻社记者,“这一天让我的家人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30岁的巴哈提在农村长大,有三个孩子。虽然他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对农业有一些了解。他的家庭以传统的农业和养殖业为生。他曾经一个月只挣一千元。
随着艾菊集团的建设计划,巴哈提离开农田参加艾菊集团的农业技术培训,最终在农产品加工园区找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月收入增加到3000多元。他说:“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农业合作使我摆脱了贫困。”
2016年12月6日,艾菊集团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期工程和年加工能力30万吨油菜籽原料的油脂厂投产,解决了90人的就业,预计长期将达到近300人。
在农产品加工园区运行期间,4月13日,艾菊集团从哈进口的1650吨小麦也随中亚列车长安抵达Xi。
集团董事长贾表示,在哈建园区的部分原因是哈地处沿线,长安的中亚列车交通优势明显。
“长安”于2013年11月28日开通,从Xi的长安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铺设了一条通往Xi西部的大型走廊,从而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构筑了一条连接中亚的大型黄金物流走廊。
艾菊集团进口了2300吨哈萨克斯坦石油、5000多吨面粉和50吨快餐食品。2016年3月,长安首次满载货物返回中亚,其中包括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谷物、石油和食品。
到目前为止,“长安”已经运营了近300个航班,总重量超过45万吨,将从Xi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旅行时间缩短到6天。
贾何仪说,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牛肉、羊肉、蜂蜜、鸡蛋和奶制品今后将由长安运回中国,送到中国人民的餐桌上。
科学研究和技术的交流、私人资本的促进以及中亚铁路的串联使中哈农业合作无缝连接。正如西北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院长单卫星所说:“在的倡议下,中哈农业合作已经形成良性循环。”(结束)
标题:从科研院所到田间地头 中哈农业合作打造“良性循环”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9095.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