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调控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本篇文章927字,读完约2分钟
央行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多次强调要防止资金“脱离实际”。《报告》强调,要防止资金“脱离实际”、“投机取巧”和不合理的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报告》指出下一步要实施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并多次提到“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央行表示,要把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一些分析师表示,结合近期的公开市场操作,央行打算调整货币关口,防范风险和去杠杆化,实现资金的“虚拟现实”。
实施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
兴业证券(Industrial Securities)宏观分析师王汉表示,自2016年第三季度以来,在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的推动下,国内经济已经企稳并有所改善。与此同时,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有望推动ppi反弹;房地产价格正在迅速上涨,金融体系加上杠杆和期限错配的风险正在积累。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提出“抑制资产泡沫”。
“目前,中国主要面临结构性矛盾和发展方式问题。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货币政策必须保持稳健。”通过栏目分析,《报告》指出,虽然经济在短期内趋于稳定,但在结构上仍依赖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未来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需要密切跟踪。
至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思路,报告建议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和微调,调整货币关口,促进结构优化。报告还指出,要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加强价格调控和传导,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抑制资产泡沫,防止“脱离现实到虚拟现实”,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牢牢把握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王汉认为,总体而言,央行对当前实体经济的判断仍相对谨慎,没有“过热”,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仍可能是银行间资本市场的交易量和价格。
“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两大支柱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一再强调“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两大支柱政策框架。一些分析师认为,货币政策可以补充宏观审慎政策的连续性,而宏观审慎政策也是货币政策的有益补充。这揭示了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变,即在传统的货币数量和价格调控的基础上,与宏观审慎政策相配合。
02
标题:“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调控防止资金“脱实向虚”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6436.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