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日报信息网依托最权威、最丰富、最及时、多媒体的本地新闻资讯为基础,以凝聚强、互动快、情趣高、影响大的互动传播平台为手段,以政务服务、商务服务、便民服务、增值服务为特色,充分满足网络时代广大群众对信息传播服务的新需求。

主页 > 新闻 >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来源:佛山日报作者:邓福琳更新时间:2020-10-08 16:57:38阅读:

本篇文章4593字,读完约11分钟

自1981年恢复发行债券以来,中国国债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当然,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相比,国债市场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债券收益率曲线”的思想,《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更好地发挥债券收益率曲线在定价中的基准作用”,这对推进新时期债券供给结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进一步完善债券管理制度,加快建设与中国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相适应的大国债券市场。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首先,大国国债市场的核心

定位和基本实践

发展国债市场对于构建市场化金融融资平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调控能力、抵御各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国国债市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强制征税和债务货币化的力量偿还债务,信用风险最低;集中发行期限完整、品种丰富的关键期限国债;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完善,市场机制完善;流通性强,市场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国债市场被称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将这一核心立场概括如下:以基准利率为其他金融工具的定价基础;对冲市场风险和平衡到期错配;调整资本头寸,促进流动资产管理;提供融资工具,促进投机套利和资产负债管理;为发挥“避风港”的作用,本币债券具有“近似货币”的政策取向和“最优抵押工具”的市场地位,在市场动荡和危机时期发挥“避风港”的作用。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国际清算银行(1999)总结了主要发达国家的做法,提出了发展国债市场的原则和建议:合理安排关键时期的布局和发债频率,单一债券的规模应足够大;完善税制,着力降低对二级市场的负面影响;及时公布财务经济指标,提前公布发行日期表;规范交易规则,协调现货、期货、回购和期权市场的发展;及时公布交易信息,注意参与者的匿名要求。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大约在本世纪初,在国债管理不应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而应独立于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政策认知背景下,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国债管理体制改革,金融部门相继收回了中央银行委托的国债管理职责,建立了具有很大自主经营空间的国债管理机构或公司。例如,1998年,英国成立了债务管理局,2000年,德国成立了国债管理公司等。,以促进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建立有效的微观市场基础。德国国债管理公司位于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主要负责联邦政府债务和现金资产的集中管理,承担国库现金管理、国债管理和市场监管的职责。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4)认为,在一个小国建立国债市场的投资成本太高,不值得;大国发展国债市场有自己的方式,它们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没有一成不变和普遍适用的最佳方案。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平衡的大国,可以借鉴一些基本做法:债券应具有简单化、规范化的特点,以普通债券(固定利率和固定本金)为主,辅以增值债券(固定利率和本金变动);沿收益率曲线融资,期限越短(或越长),融资规模越大(或越小),形成“塔形”期限结构;发行债券坚持正规化和规模化的原则,政策不应该起伏不定,没有办法“相机”选择;定价机制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不应依靠优惠政策(如免税)来降低融资成本,也不应人为地提高利率来“取悦”特定的投资者群体;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买卖中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并通过吸胀基础货币来引导收益率曲线的变化和市场的平稳运行。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二、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

成就和主要问题

1981年,恢复发行当地货币债券;1988年,国债二级市场建立;1996年,通过竞标,试图建立一种有市场利率的债券发行和融资机制。自本世纪初以来,国债市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推出了30年期国债,2009年推出了50年期国债。特别是2009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国债的筹集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这些标志性事件表明,国债市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市场吸收国债的能力和运行效率明显提高。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多年来稳步发展,国债市场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可以为财政宏观调控提供政策工具和金融保障。国债市场发展的主要成果有:(1)建立国债集中托管系统和电子发行平台,不断完善承销团制度,采用市场化定价机制,高效融资;提前公布发行计划,定期发行和更新短期、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初步形成期限完整、估值可靠的收益率曲线;继续定期发行10年、30年和50年的长期固定利率政府债券,成为继法国和英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发行50年超长期本币政府债券的国家;建立关键期限国债的造市和配套机制,现货、期货、回购、远期等机制基本满足交易需求,形成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为辅的市场结构。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当然,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形势下,为满足国内外投资者的新要求和期望,我国国债市场目前的运行机制需要加快和完善,市场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国债市场仍存在一定差距。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首先,单一国债规模小,承销商需求不足。例如,目前10年期单一国债的发行和展期规模约为1000亿元,投标金额与投标金额之比(即投标率)约为1.8,与投标率为660亿美元(4000亿元人民币)且大多在3.0以上的美国国债有一定差距。单一国债规模不足,定价机制需要进一步市场化。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二是流通筹码不足,流通水平低。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12年底,仅14亿元政府债券(包括国债和央行票据)在交易账户中,1418亿元在可供出售账户中,12564亿元在持有至到期账户中。交易账户规模占总规模的比例仅为1‰,流通中的筹码明显不足。2016年,政府债券现货交易量与余额之比(即换手率)为1.2,明显低于美国国债18的换手率;国债市场化的积极性不高,市场参与程度不高。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第三,收益率曲线不完整且不稳定。期限不到一年的短期政府债券开始定期发行,但规模很小。截至2016年底,短期政府债券余额占国债余额总额的4.2%,低于美国15%的比例(长期平均超过20%);10年以上国债的发行频率相对较低,导致收益率曲线集中在3年、5年、7年和10年,不完整。二级市场流通水平低,价格发现功能弱,特别是在收益率曲线两端短于3年、长于10年,收益率波动较大,不稳定可靠。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第四,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期货产品相继上市,期货和现货价格的趋同效应明显。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往往低于7年期国债,这表明国债期货在深化国债市场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真正的国债大持有者尚未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现货、回购和期货之间的互联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投机、套期保值、抵押等市场功能需要深化,市场监管机制需要加强。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第五,迫切需要建立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微观市场基础。目前,国债期限有些长,中国人民银行没有把购买国债作为投放货币的工具,国债管理与货币政策之间的操作联动机制尚未建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内部市场化调控机制亟待加强。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第三,从供应方面考虑建设

大国国债市场的核心地位

收益率曲线是“大纲”,市场建设是“目标”,大纲是可以打开的;收益率曲线是“外部”的,市场机制是“内部”的,两者可以相互发挥最佳作用。国债产品属于公共产品,应从公共产品的概念出发,合理设计产品特征、期限结构和发行节奏。国债市场属于公开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有集中统一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大国国债市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它是大国中央政府筹集金融资金的重要平台,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场所,是全球投资者极其重要的投资工具和对冲工具,也是其他金融工具的定价基准。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当前和未来,中国国债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是供给问题,也是需求问题,但主要集中在供给方面。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充分发挥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的精神,建议立足于国债公共产品的定位,从国债制度和市场机制层面(包括微观基础和宏观环境)大力推进国债供给方的结构改革。 努力增强国债的治理能力,进一步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努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从而创造一个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相称的大国国债市场地位。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一)坚持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完善国债管理制度。(1)集中统一的国债发行市场,不宜单独在境外发行债券,并完善竞争性定价机制。外国投资者购买债券的需求可以通过承销商间接购买(如“债券通”模式)来满足,这也带动了二级市场的发展。(2)开发和应用国债投资组合管理的计量模型,优化国债品种和期限结构,实现节约利息成本和提高风险质量的规模经济效应;坚持定期发行短期国债,提高短期国债余额比重,合理安排超长期国债发行节奏,研究建立指数保值债券市场,建立和完善普通国债和保值国债两条完整收益率曲线。(3)鉴于储蓄国债利率(如2016年11月3年期国债利率为3.80%)高于储蓄存款利率(2.75%)和账面国债利率(2.43%),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储蓄国债利率应与账面国债市场利率挂钩,但与定期存款利率脱钩,以有效降低国债融资成本。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二)完善微观市场基础,努力提高市场效率。(1)针对投资者“喜新厌旧”的市场心态,坚持国债定期更新机制,增加更新周期的数量和种类,进一步提高债券发行计划的透明度,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单一“新债”的“新鲜度”和市场“受欢迎度”,将单一国债余额从1000亿元增加到2000亿元左右,以减少碎片化。(2)借鉴美国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的到期日分别为2月15日、5月15日、8月15日和11月15日的做法,精简到期日,消除关注发行日和到期日的随意现象;简化票面利率,取消随机竞价方式,建立一个大规模、可替代的国债本息分离市场(即零利率),是建立收益率曲线的市场基础。抓紧建立和完善债券买卖、回购和借入机制,支持二级市场形成市场,充当国债最终供应者和做市商的后盾,促进市场持续、不间断运行。(3)允许商业银行等主要国债投资者尽快参与国债期货市场,增加期货品种(如2年期和30年期期货),建立和完善国债期货市场收益率曲线,有效衔接国债现货市场、回购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交易、结算和交割机制安排,促进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国债的抵押和套期保值功能,努力提高整体市场效率。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3)改善宏观政策环境,着力打造国债基准头寸。(1)国债是中央银行的最佳资产,国债市场是协调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市场基础。目前,国债市场的规模、结构和深度都不能真正满足货币政策的需要。在前期,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将国债的买卖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小部分,定期在二级市场上买卖短期和中期国债,从而调整短期市场利率甚至国债收益率曲线,促进国债市场的稳定,也可以“盘活”大规模国债到期现象。因此,财政部可以增加短期国债和中期国债的发行频率和规模。(2)借鉴发达国家债务利息所得税实践,建议对债务利息收入征税,消除国债的排他性税收优惠待遇和利率扭曲效应,使各种债券的利率水平充分揭示其信用风险和流通绩效的差异,充分发挥国债的定价基准和套期保值作用,淡化其融资属性和持有期限效应,改变国债投资者日益单一的状态。(3)重点加强电子发行交易平台和经纪人机制建设,提高国债交易的规范性和效率;规范交易和结算收费行为,降低收费对国债价格的扭曲效应;切实加强国债“市值计价”、估值和市场监控能力建设,鼓励国债公允价值、收益率曲线等市场信息的编制和及时发布,进一步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金融市场定价基准乃至“定海”中的作用。

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本文获“中国银行间市场20周年”论文一等奖,作者为财政部国库司博士)

标题:关于构建大国国债市场核心地位的思考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8745.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佛山日报网介绍

佛山日报信息网按照省新闻出版局“城市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力争在成为佛山市“最强大的新闻资讯、城市综合信息、消费者(读者)及工商企业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的数据库网络平台,最具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网络广告、电子商务及其他增值服务供应平台。”从而获取网络内容产品、广告及增值服务的经营收入,逐步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成为佛山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佛山新闻数字城市建设和信息化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