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成高铁激发城际旅游新活力“中优典范·文旅成华”驶上快车道
本篇文章3230字,读完约8分钟
《国家商报》(博客、微博)记者于瑞军
虽然今年的国庆假期没有乘坐西城高铁回家,但这并没有影响成都男孩李胤对这条穿越秦岭的高铁的期待。
自从2008年去Xi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他记不清自己乘了多少次火车往返两地,但每次旅行超过10个小时,他还是会减少回家的频率。“将来坐高铁只需要三个多小时。你不必等到长假,周末就可以回来,这真的节省了很多时间。”
随着西城高速铁路的开通,李胤更高兴的是成渝高速铁路途经建阳,将来他可以直接换乘到成都东站老家。“方便”成了他最深的感受。
事实上,近年来,成都的“铁工记”已经三箭齐发,互联互通水平大大提高。其中,成都东站作为西南地区最大、全国第六大的高铁枢纽站,日均客流近20万人次。除了即将开通的西城高速铁路,根据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成都东站将陆续开通成贵、兰城、成昆等高速铁路,届时年平均客流量将超过1.5亿人次。
作为成都重要的交通枢纽,东站已明确将“成都东站枢纽经济集群”纳入成都66个新布局产业集群,旨在打造一个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枢纽经济集群。
“目前,我们立足于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格局,构建产业生态链生态系统,协调六大产业功能区布局,以龙潭新经济产业集群、董娇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成都东站枢纽经济集群为重点,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新型主导产业。”成都市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集聚区建设,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体、高端、优质、新品质的现代产业结构,加快打造“中国卓越”和“走进中国”的典范。
日平均客流量接近20万人次。在中国打造“中心经济”金块
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城高速铁路自2012年建设以来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其“走出隧道就是桥梁”的建设难度,也因为它为加快秦岭两端的交流与融合带来了新的机遇。
虽然通车时间尚未确定,但根据计划,这条穿越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边界线的高速铁路将于今年正式投入运营。
现在,随着2017年的临近,西城高速铁路陕西段和四川段“试运行”的消息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据报道,10月6日,1290名游客乘坐一辆重新连接的crh3a动车组从成都东站开往Xi。
与此同时,上周召开的成都市第四季度经济工作电视会议提出,要切实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抓住即将开通的西城高铁机遇,继续扩大旅游消费,着力提升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利益。”
机遇和挑战并存。成都东站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高速铁路枢纽站,成渝高速铁路和成绵城际铁路已经开通,日均客流近20万人次。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期间,它总共运送了92万名乘客和近200万人。
同时,从2018年到2020年,除西城高速铁路外,成黔高速铁路、兰成高速铁路和成昆高速铁路也将相继开通。到2020年,预计成都东站年平均客流量将超过1.5亿人次。
如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激发人流背后的经济活力?成华区的理念是依托成都东站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枢纽经济集聚区”。
据了解,作为成都新布局的66个重点工业园区(集聚区)之一,东站枢纽经济集聚区的主导产业是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酒店会展产业。
“我们希望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准确标杆,集聚发展精品酒店会展产业,努力打造“城际客厅”;聚集和发展高端商贸,努力建设“不夜城”;集聚发展卫生服务业,着力打造“健康新高地”。东站枢纽经济集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成都古联康复医院的逐步运营,新加坡百威医院、香港圣丹斯国际医疗、华大基因(300676)、谢赫益阳等高端医疗保健机构纷纷入驻。目前,一个巨大的医疗卫生产业集群正在东站地区加速形成。
扩大枢纽经济效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探索“文化旅游一体化”之路
"交通和旅游是孪生姐妹。"根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最新榜单,在为期8天的“超级黄金周”期间,成都以205.7亿元的收入成为中国旅游总收入最高的城市。
“今年,近40万游客用国宝大熊猫庆祝国庆。这是我们建园以来游客数量最多的黄金周,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8.6%。”据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熊猫基地在成都“国家4a级”景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
毫无疑问,世界热爱大熊猫。成都市成华区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经过3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和文化旅游密切接触的最佳选择。
“这是我们的优势资源。我们一定要打好“大熊猫”牌,加快建设熊猫国际旅游区。”成都市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努力发挥大熊猫资源优势,挖掘大熊猫内涵,塑造城市大熊猫文化品牌,打造“熊猫城家园”旅游金字招牌。
与此同时,打出“工业文明”的牌,大力打造文化产业,也成为塑造“中国文化旅游”区域品牌的重要手段。
作为成都现代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在成都公布的27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中,有12份在成华区。其中,东郊记忆诞生于国营成都洪光电子管厂,是“老树长出新芽”的典型代表。
如今,在东郊的记忆中,不仅与音乐相关的元素和符号在原有的工业场地随处可见,成都人对艺术、戏剧、摄影等多元文化的探索也在不断升级。根据官方网站的数据,作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东郊的记忆,一个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新工业园区已经形成。自公园开放以来,每天平均接待游客2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5日,在全国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三天之后,成华区迎来了一个重大的文化产品项目——全国著名文化品牌“凡星戏剧村”,该项目首次离京,正式登陆东郊。
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明星”到来后,将建成一个多剧场社区和跨境文化体验艺术园,这将有效弥补成都剧场主题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空白,促进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
科技创新抓住新经济建设“文化旅游进中国”新格局
发达的交通促进旅游业,丰富的文化遗产促进旅游业,科技创新促进2.5产业的培育,促进新经济产业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成化结合了现代产业核心资源的优势,顺势而为,提出打造“中国优秀模式”的“走进中国”。
在成华区新经济产业发展布局中,除了成都东站枢纽经济集群和东郊文化创意集群外,成华区还将承担建设成都第一个新经济产业集群的重要任务。
"我们想把“公园”改成“市区”. "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龙潭应建设成为“产城结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新城区,建设新的经济产业生态圈。规划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龙潭新经济产业集群是这一目标的承载场所。
成华区的愿景是以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产业为重点,以通信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等新领域为重点,推进技术创新、跨境融合和产业升级,全力打造科技研发、成果应用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新型经济产业链,打造1000亿元的新型经济产业集群。
不久前,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电子产品的odm中心,上海智能学校在龙潭建设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竣工投产。
“上海智能学校的启动将为成华1000亿元的新经济产业集群注入新的活力,为集聚区的数字经济提供一个“超级大脑。”上述成华区负责人表示,该项目目前已经开始试生产,预计2017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积极争取高科技上游企业,集聚R&D、总部落户等功能,把龙潭打造成总部经济高地。”在今年9月召开的新经济发展会议上,龙潭新经济产业集群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然,从一块空土地到一个1000亿元的园区,不仅要不断提高“厂房”的活力,还要进一步改善生产和生活设施。“所以你不能简单地‘建造一座城市’。”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集群建设的目的是打造一个有机整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推动成华转型成为一个宜工、宜商、宜居的国际化城市。
据统计,今年3月以来,成华已落户香港瑞安成都天地、喜玛拉雅西南总部、富中西南总部、CRRC工业城等近100个大型产业化项目,涉及商业综合体、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旅游和商业等。由此可见,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新型产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负责编辑:李佳佳)
标题:西成高铁激发城际旅游新活力“中优典范·文旅成华”驶上快车道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7823.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