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新定位看未来人居格局:国际居住区概念引热议
本篇文章1224字,读完约3分钟
人民网(603000),北京,8月23日(新华社)最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50年,北京应建成世界级的和谐宜居之都。
8月22日,在由九龙仓、绿城集团、CCCC地产联合举办的“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世界城市、国际居住区-国际人居价值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新版《通则》建立了宜居城市的框架体系,其根本价值在于强调宜居性作为城市基础的作用,直接影响是城市人居环境的深刻变化。
北京将自己定位为国际宜居城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主任侯永志在讲话中分享了他对城市发展的看法。
他指出,要建设宜居城市,就要推进公平城市建设,让市场发挥正确的决定性作用,让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让公众参与更具建设性,让文化更充分地体现中国元素,同时做到开放包容。
清华同恒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彭建波认为,只有具有国际生活方式和国际生活质量的代表性城市才能被称为世界城市。世界城市必须对世界产业和全球产业具有控制力、影响力和创新力。它应该是全球精英的聚集地,也是国际机构和世界组织的聚集地。
他说,如果北京真的想在未来成为一个世界城市,它需要做“本地国际化”和“国际本土化”。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北京特色和可持续发展是北京国际居住区应该思考的方向。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认为,创新型城市将吸引更多的人来北京。人们应该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追求精神、灵魂和财富,这是世界级社区发展的动力。他们不仅要吸引年轻人,还要让他们在这里创新创业,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国际居住区概念的热点讨论
国家发改委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指出,国际人居环境的价值不是建造一些豪宅,而是代表这个时代的方向性、趋势性和趋势性因素,如包容性、正义性和创新性。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授毛启智表示,目前的趋势非常糟糕。大都市有很多“门禁社区”,因为这里的条件和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差距,与周围的环境融合会产生很多问题。因为人们不仅需要生活在社区里,还需要走出社区。
彭建波认为,一个好的国际居住区应该具备生态环境质量、社区多样性特征以及居住区应具备的服务和支持系统。从北京的角度来看,理想的国际住宅区应该被围绕高端产业的良好的公园和配套设施所包围。
赛格威和九人机器人集团总裁、赛格威机器人(300024)创始人溥丽希望国际化的居住区更加包容。他说,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竞争已经国际化很久了。如果有一个地区可以让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来北京寻求平等,过上舒适的生活,他就可以长期生活,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冯奎说,展望未来,北京将由不同的空-level 空形式组成,包括新区和新城镇、各种群体、各种生活圈和许多特色城镇。
例如,东四环是一个国际生命带。作为一个具有高端品质和宜居品质的组团区域,未来将融入更大的区域,不断提升品质,带来更高的生活价值。
标题:从北京新定位看未来人居格局:国际居住区概念引热议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5526.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