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双创”平台 力促中国制造稳步升级
本篇文章1742字,读完约4分钟
政策观察我们的记者童童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制造业“双创新”平台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相结合的2020年制造业“双创新”平台发展目标。其中,在总体目标上,《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围绕“双创新”平台要素融合、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和区域合作四个领域,培育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新”平台普及率将从目前的60%提高到85%。在具体指标方面,《行动计划》从新生态、新模式、新动能和新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
群众创业创新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新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期以来被赋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引擎”的地位。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是“双创新”的主战场。据相关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重点制造企业“双创新”平台渗透率达到60%,一个大、中、小微企业融合发展、集群发展的新型制造生态正在形成。
正是因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才把打造“双创新”平台的主战场定位给了制造业。事实上,围绕制造业“双创新”平台建设部署相关任务,必将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业完整、自主、规模化的优势,为打造中国制造“变道超车”制造强国创造重要的战略机遇。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建设国家、兴国和强国的基础。对我国来说,给予制造业这样的地位与改革开放30年来逐步形成的经济结构有关。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随着“中国制造”风靡全球,尤其是在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一场注定要迅速到来的制造业革命正蓄势待发。
近年来,这已经写入政府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决定,制造业也在欢迎改革政策。同时,随着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创业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相应的国民经济创新能力呈现整体提升趋势。
可以说,目前,创新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提高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支撑力量。为保持“双创新”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自2017年以来,政府一直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采取持续实施分权、鼓励创新创业、优化投融资环境等措施,营造良好的“双创新”生态环境。同时,不断加大创新创业服务的推广力度。一些阻碍改革、拖累企业、增加企业负担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些问题在行政审批、融资环境、转型升级等方面得到了综合体现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和整合环境下,制造业与“双创新”平台形成了难得的结合点。围绕制造业“双创新”平台建设路径,围绕要素融合、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和区域合作四个关键环节,行动计划还提出了“双创新”平台+要素融合行动、“双创新”平台+能力开放行动、“双创新”平台+模式创新行动、“双创新”平台+区域合作行动四项行动。其中,值得重申的是,要素趋同是基础,能力开放是核心,模式创新是关键,区域合作是落脚点。
显然,未来三年,制造业“双创新”平台的培育将按照既定的部署稳步发展,并以此为依托,制造业的稳步升级将如期实现。毕竟,鼓励创业创新意味着建立一个更有利于创业创新的平台。在重视市场作用的同时,它激发了每个市场参与者的活力,形成了一种人人创新和创业的模式,中国制造业也是如此。
但是,应该认识到,与均衡的经济发展相一致,“双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供需匹配的过程。正如政府鼓励社会团体参与市场经济建设一样,“双创新”也需要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的共同作用。但是,依靠“双创新”平台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必须顺利克服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多重挑战。
对于制造业而言,为了顺利实现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变,从而确保制造业成为中国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有必要逐步推进制造业的稳步升级,坚定不移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始终坚持坚定不移地发展制造业。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充分利用制造业现有基础和优势,协调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更高层次的开放战略,加快推进。其中,根据《行动计划》既定任务安排,积极培育制造业“双创新”平台的积极作用,值得包括制造企业和各市场主体在内的经济参与者的共同期待。
标题:善用“双创”平台 力促中国制造稳步升级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5414.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