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系列述评)扭住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
本篇文章1463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有效发挥价格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引导实体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领域。
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有利于使价格机制更灵活地反映要素价格成本,也有利于迫使市场主体加快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求。
十八大以来,中国价格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97%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放开,市场决定的价格机制已基本建立。相应地,政府定价的范围大大缩小,以“允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科学定价体系初步建立,价格杠杆作用进一步发挥。同时,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不断加强,对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势头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研究员景表示,目前,中国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机制反应不够敏感。特别是,一些资源和环境成本没有在价格形成中得到充分反映,限制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价格机制障碍也没有完全消除。价格机制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仍然比较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徐光建认为,十八大以来,价格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绩。但是,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近年来,中国出台了许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价格政策,包括生产领域的差别电价和水价制度,以及居民生活领域的电、水、气阶梯价格制度。这些体系对绿色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协同性不够强,尤其是环境破坏的成本和修复的效益没有在价格形成中得到充分体现,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徐光建认为,价格政策必须在价格中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因素,并鼓励用户和消费者经济地使用它。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只有价格信号真实、客观、敏感,才能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刘表示,要实现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的转变,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必须进一步深化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高能耗、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差别电价和差别水价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全面实施城市非居民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和中水回用价格政策;完善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价格政策。
这些措施有利于灵活有效地发挥价格杠杆和利益调节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更好地体现生态产品的价值,通过经济手段调动市场主体对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积极性,促进绿色发展。
景建议,当前要牢牢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价格,加快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资源产品、垄断行业等领域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根据水、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不同行业的特点,实行网络运输与公共资源市场配置相分离。 放开竞争性企业和环节的价格,真正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和环境破坏成本之间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野表示,要完善价格监管体系,加强价格领域的反垄断执法,加强事后监管,使价格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价格机制能够真正引导资源配置,价格行为规范有序,促进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经济日报记者林火灿)
(主编:李兴旺hf015)
标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系列述评)扭住资源配置效率的“牛鼻子”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3758.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