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统一监管迈出第一步
本篇文章2108字,读完约5分钟
Mameiruo
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市场最近推出了新的监管措施。
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外汇局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根据资产管理产品的种类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最大限度地消除监管套利。
自去年12月初稿形成以来,相关监管部门于今年1月征求了意见,相关内容于2月在网上发布,《指导意见》的发布并不出人意料,甚至可以说是在期待已久的市场中姗姗来迟。至于其具体内容,业内大多数人认为,政策内容包括明确的净值管理、禁止公平交易、产品分类标准化、提高合格投资者门槛是大势所趋;然而,一些人担心,这将在短期内加剧风险,或者成为一种形式,因为很难着陆。
那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资产管理监管的“统一”?这个指导意见和以前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首先,规则的制定是务实的,指导意见的可操作性得到加强。
《指导意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除了明确禁止和严格规定外,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以“基金池”为例。《指导意见》强调独立性和透明度。文件规定:“具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应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商业银行可以持有子公司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但应实现实质性的独立托管。”从这份声明中可以看出,对于“资金池”问题,监管当局也在开放渠道,堵塞暗道。《指导意见》严格禁止结构不透明、管理混乱的银行托管,但提出了解决办法:设立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管理托管资金,降低银行托管风险。
此外,《指导意见》还设定了更多的指导条款,以扭转以往资产管理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在“三级管理”(分业管理、分业建帐、分业核算)的基础上加强产品期限管理,并规定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最短期限不得少于90天,管理费率根据产品期限设定。产品持续时间越长,年化管理率越低。超过90天硬性门槛,通过管理利率的差异,引导机构加强对期限错配的管理,将流动性风险降至最低。
二是分类科学清晰,增强了《指导意见》的适用性。
在此之前,随着金融投资和金融管理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开始投资相关产品。然而,这些人往往不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素养,识别金融产品风险的能力不强,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容易被一些复杂甚至混杂的金融产品所愚弄。一旦风险爆发,这些投资者的权益就会受到损害。更严重的后果是,为了尽可能减少这些普通投资者的损失,金融机构不得不在一些产品风险暴露后采取“刚性赎回”的方法。这违反了自担风险的投资原则,极大地扰乱了金融市场本身的秩序,也使得培养健康的投资习惯变得困难。
有鉴于此,《指导意见》规定,投资资产按照融资方式分为公开发行产品和私募产品两类。其中,公开发行面向非特定公众,风险溢出性强,监管要求相对严格;私募产品以非公开方式发行给合格投资者。
对于普通消费者,我们应该尽量选择透明度高的金融产品,在产品安全性和投资回报之间寻求相对平衡;就专业投资者而言,《指导意见》强调资产管理行业应遵循“卖方负责、买方负责”的原则,最终实现风险由投资者自担。该文件明确定义了“刚性赎回”,并指出一旦发现金融机构存在刚性赎回行为,它们将“加大处罚力度”。
可以说,通过区分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指导意见》旨在培养投资者的专业精神,同时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这不仅从管理标准、思路和方法上给出了明确的界限和路径,也是防止风险扩散的有效措施。
第三,财务委员会的协调和指导确保了《指导意见》的有效性。
《指导意见》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最近正式成立后,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的协调指导下,“一方三会一局”推出的第一项重大举措。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资产管理市场的监管分割和竞争为监管套利创造了制度土壤。伞式信托、投资和融资平台等。都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三无”区,交易结构隐蔽,风险链长。一些投机者借此机会徘徊在金融创新和监管套利的灰色地带。此外,由于各机构的不透明性,很难掌握总体风险规模。特别是,之前的单独监管让监管者很难理解整体情况。因此,有必要保持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畅通,并确保能够从整体上理解和理解风险,然后才能对风险进行管理。
金融委员会的“第一把火”烧到了资产管理的监管措施上,这是基于以前在这个市场的分割管理遗留下来的。一年多来,“党的三次会议”也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性法规或管理办法,《指导意见》是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后协调监管和统一监管的突破口。
当然,资产管理市场的混乱和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新问题,不可能仅靠一份文件就“医好”。但《指导意见》以坚定、明确的态度,为以往隐藏或暴露的问题和矛盾提供了务实、高效的解决方案,将对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促进资产管理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今后,各监管部门仍需打破利益壁垒,有效促进相互协调与合作。金融机构也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规范资产管理业务、保持风险底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领透明、高效、规范、健康的资产管理市场发展。
标题:资产管理统一监管迈出第一步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9278.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