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地改革支持城乡互动
本篇文章2142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们的记者王伟
"我们又来谈土地改革了。"在9月23日举行的第二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改革”的主题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守英作了深刻的开场白。
刘守英指出,目前以土地求发展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首先,依靠土地转让和土地抵押的城市化,以及由广泛的土地供应保证的高增长模式,不能再继续下去。中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对耕地有最严格的保护,但实际上我们的土地管理一直是双重的:一是保护耕地,二是保护发展。但是确保发展的结果是什么呢?自2008年以来,我们已经保证了几年的经济增长。到2012年,土地供应增加,但经济增长放缓。持续的土地释放不再能保证高经济增长。
其次,通过土地吸引外国投资的效力下降。过去,低成本土地投资模式在东部地区取得了成功,但中西部地区在这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困难。原因是继续使用低价土地吸引投资的条件已经改变:首先,低价土地本身对企业的吸引力不够。第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仅仅是因为土地成本低。第三,土地供应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被扭曲。我们过去依靠大比例的土地供应来确保城市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工业用地比重呈规律性下降,但房地产用地比重变化不大,这表明地方政府依靠土地支持房地产的机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导致了土地供应结构的不断扭曲。第四,它不再是一个低成本的城市化时代。大量存量土地的开发和农民土地权利观念的改变导致土地成本大幅上升,土地净收益下降,土地出让后进入金融板块的资金越来越少。目前,政府主要依靠土地抵押和土地抵押融资。当政府土地净收入下降时,地方政府和中央银行的财务风险大大增加,地方政府的土地偿付能力被高估。
刘守英在谈到当前的城市化特征时,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上一轮,我们的城市化是生产要素的单向配置,生产要素流向城市。在这一轮城市化中,生产要素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相互作用。”他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农戴尔”的变化。“第一代农民”基本上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农村,回到了农村。“第一代农民”放松了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模式,但并没有改变城乡的整体格局。而“农戴尔”则是远离土壤,走出村庄而不回到村庄,“农戴尔”将给整个村庄,甚至是城乡关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一代人与土地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城乡互动的另一个特点是农业功能正在发生变化。我国农业长期服务于城市和工业化,农业功能主要是粮食农业。经过这些年的城乡互动,城市对食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城市对农村产品质量和多样化的需求大幅增加。其结果是农业功能的极大扩展。”刘守英认为,这些变化甚至给经济学带来了两个挑战:第一,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我们最初的概念是经济发展从农业社会到工业化再到服务业,但现在在农村地区,农业和服务业结合在一起,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没有制造业,农村的价值大大提高,这是对经济学的挑战。第二,农业产业化革命正在发生。一些后发地区没有工业化,但农业自身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技术进步、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将很快带来农民收入的增加,形成整个区域的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在我们看来,这些形式就是上世纪50年代张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中所说的农业产业化。
“最初,我们认为农村依靠农业,但现在整个农村可以旅游、服务和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景观、土壤和空天然气的价值都在增加。农村价值正在被发现和改进。”刘守英说道。□□□□□(一直到第六版)
对于下一轮的土地改革,刘守英认为,“现在是真正行动的时候了,它能有所作为。”
“首先,土地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走上最后一轮,发挥土地的引擎作用。”他表示,在下一轮中,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找到发展动力,即重新定位土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这里最重要的是从过去的土地放开到土地结构改革,这是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问题。二是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从土地指标和繁重的审批转向自然资源产权管理。
其次,土地改革应适应城乡互动。城市化转向城乡互动后,城乡结合部的区域化改革是为了让“农戴尔”体面地在城市安家落户,这是过去“招投标、拍卖、挂牌”制度所无法解决的。1亿人怎么会落到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好消息是,有关部委正在13个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建成区试行集体建设用地租赁住房改革。如果这次改革有所突破,那将是对中国未来城市化模式、住房模式以及农民如何在城市土地的革命性改革。
此外,在城乡互动之后,农村地区的许多发展机会必须保证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既有农村农业产业升级后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有城乡之间形成的城镇,以及非农产业新业态带来的建设用地需求。最根本的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平等权利。集体建设用地可以出租、出售和抵押。农民集体建设用地经济组织可以是独立的主体,也可以像其他主体一样,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进行非农建设。
第三项改革是宅基地改革。要解决戴尔离开村庄后没有返回村庄的这些人的流动,必须有一个制度来支持整个村庄未来的变化。最重要的支持是宅基地制度。目前,宅基地制度是按成员权利免费分配的,其他村庄的人不能进入。如果这种制度安排不被打破,整个中国农村的格局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迫切需要改革宅基地制度。
标题:以土地改革支持城乡互动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7121.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培育新动能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