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去杠杆仍须攻坚克难
本篇文章2764字,读完约7分钟
政策解读■本报记者李海南
作为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去杠杆化的每一步都触动着各方的神经,其中降低企业杠杆率被视为去杠杆化的重中之重。国家发改委网站近日发布文件称,一系列配套政策已初步形成支持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降低企业杠杆率打下坚实基础,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主要措施取得积极进展。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效果开始显现,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自去年以来,中国的总杠杆率明显放缓并趋于稳定。企业的杠杆率已经开始下降。信贷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不断缩小。微观杠杆率也呈下降趋势。
然而,文章也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企业杠杆率过高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许多企业仍处于财务负担重、债务风险高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强化去杠杆化方向,有效克服困难,促进企业在降低杠杆率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企业去杠杆化的效果开始显现
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自供应方结构改革部署以来,降低企业杠杆率一直是去杠杆化工作的核心。因此,自去年以来,中国不断完善政策,积极稳妥地降低企业杠杆率。
自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以来,相关部门已主动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发行市场化银行债转股专用债券指引》、《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相关政策的函》等。 《关于发挥政府投资产业基金引导作用推进市场化银行债转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实施降低企业杠杆率税收支持政策的通知》。 文章认为,这些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了支持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政策体系。
在工作机制方面,文章指出,为巩固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工作制度基础,建立了以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同志为召集人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坚决推进相关工作;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协调与联系,加强相关部门与执行机构的交流与互动,推动各方统一思想,积极行动,落实政策。
自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杠杆化列为“三比一、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以来,企业推进杠杆率降低的难度加大,也使得在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更大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债务风险加大的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要求降低企业高杠杆率的呼声既热烈又迫切。显然,通过一系列政策体系的构建,我国企业去杠杆化任务部署的顶层政策设计和支撑体系正在完善,这必将有助于解决当前乃至未来企业去杠杆化的问题。
事实上,它是在贯彻落实《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自我约束、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优化企业债务结构、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转股、依法实施企业破产、积极发展股权融资等七条降低杠杆率的具体途径。 旨在稳步有序地降低企业杠杆率,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负债率,促使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尽可能轻地投入战斗。 目前,我国企业降低杠杆率的效果开始显现,债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文章指出,去年以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七条途径已经充分发挥,并已初见成效:一是中国总杠杆率上升速度明显放缓,趋于稳定。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整体杠杆率为257%,同比增速比上季度末下降4.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环比增速比上季度末下降1.6个百分点,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下降趋势。其次,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已经开始下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为166.3%,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或持平。这是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连续19个季度上升后首次出现上升趋势。第三,中国的信贷/国内生产总值差距持续下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最新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信贷/gdp缺口为24.6%,比2016年第一季度末低4.2个百分点,并已连续三个季度下降,表明中国潜在的债务压力趋于缓解。第四,中国的微观杠杆率也呈现下降趋势。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9%,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克服困难,通过去杠杆化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成果
尽管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中国企业的去杠杆化已经进入正式阶段,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但中国企业杠杆率过高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文章指出,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是最高的,许多企业仍处于财务负担重、债务风险高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强化去杠杆化方向,有效克服困难,促进企业在降低杠杆率方面取得更大成绩。文章认为,今后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着力降低国有企业的杠杆率。我们必须标本兼治,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积极实施包括市场化债转股在内的各种债务重组;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国有企业现代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国有企业债务杠杆和外部约束的自我约束机制,通过制度机制控制国有企业杠杆率的上升。
第二,积极探索僵尸企业债务处置的有效途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保障,有效打破“僵尸企业”不会消亡的各种障碍,通过市场化法制化促进“僵尸企业”和“安乐死”的实现,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推动债转股市场化发挥综合作用。要继续完善和落实各领域支持政策,引导相关实施机构选择有发展前景的高负债企业,以市场化法治方式实施债转股,使债转股成为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利器,以债转股为契机,推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和改制,推动企业实现股权多元化,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推进市场化的债转股应该是人们最期待的后续手段,以继续在降低企业杠杆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市场化债转股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重要措施之一。2016年10月发布的《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突出了“市场化、法治化”的特点,强调不允许银行直接将债权转股权,应通过将债权转让给执行机构、将债权转股权给目标企业来实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金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解决了债转股可能导致银行遭受巨额亏损或转移不良资产的社会担忧。事实上,债务重组一直是世界上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成功和失败都可能发生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背景下。在王金斌看来,债转股将大大降低企业债务的杠杆率。他强调,债转股与减税措施一样,可以降低供应方结构改革的企业成本。事实上,整个社会的改革都是围绕供给方改革来降低运行成本,这也是供给方结构改革的核心。
“以市场化路径实施企业去杠杆化任务部署,显然更符合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有力落实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要求。”王金斌认为,包括债转股在内的企业去杠杆化措施一旦顺利推进,将不可避免地间接拉动私人投资持续稳定,推动工业增速进一步回升。
标题: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去杠杆仍须攻坚克难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4824.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