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共政策更有民生温度
本篇文章1362字,读完约3分钟
如何优化公共政策的价值排名,使政策从制定实施到反馈调整的整个链条充满民生温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时代课题
最近,有两条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一是由于供热需求大幅增加,河北省天然气供应处于严重紧张状态;一是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城区供暖较晚。问题出现后,河北省紧急实施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及时启动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临汾市各级干部也加班加点,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完成供暖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的及时应对和务实举措,回应了老百姓(603883,医疗单位)的民生关切,传递了冬天的温暖。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在清洁供暖的大趋势下,天然气供应紧张、供暖不畅等问题值得关注和反思。今年冬天,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加快了“煤制气”的进程。环境保护部指定的“禁煤区”也迎来了第一个冬天。对天然气的需求在短时间内激增,考验着供应能力;供暖、燃烧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升级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成本很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两个因素相互叠加,导致一些家庭供暖困难。
应当认识到,“煤制气”和“煤制电”等措施是改善中国北方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是推广清洁能源和优化环境治理的唯一途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想改变它吗”,而在于“如何改变它”。事实上,“煤制气”不仅关系到大气污染的防治,还涉及到中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深层次问题。这次华北部分地区出现“气荒”,是多种因素的叠加,一刀切的政策和仓促实施也是原因。因此,推进“煤制气”,必须统筹兼顾政治账户、经济账户和供求账户。要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把民房暖起来。
事实上,公共政策往往很难一步到位,规划和决策需要更多地了解总体情况、问题和过程。公共政策是高度系统性的。以“煤制气”为例,上游政策与中国乃至世界能源市场相关联,而下游政策效应与居民取暖、企业生产、环境治理等领域相关联,可以说是一个一站式的行动。因此,在决策时,我们不能只关注一点,还必须进行全面、系统、多维的分析和判断,并制定应急预案。同时,公共政策的实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例如,能源结构的转换和升级是一个历史过程,充分利用“独创性”可以事半功倍。目前,一些地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短期内无法满足天然气供应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发地热能、太阳能(000591)和风能,可以更好地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保证一户人家冬天不被冻住。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经常面临刚性压力。例如,环境保护已成为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甚至具有“一票否决”的效果。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中国的环境治理高效而卓有成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地方政府也应该防止在执行层面上的不耐烦,如果他们努力工作,很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现实中,在少数农村地区,“散煤带走,壁挂炉装不上”和“壁挂炉装上,燃气进不去”的困境提醒我们,如何优化公共政策的价值排名,使政策从制定、实施到反馈调整的整个链条充满民生温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时代课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福利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保护环境和确保供暖从来都不是矛盾和平衡的;二者的核心本质都在于实践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旨在增强人们的利益感。让公共政策更加关注人性和民生,我们的发展一定会更有质量和温度。(彭飞)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标题:让公共政策更有民生温度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3476.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一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