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FD金融指数”发布 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本篇文章1708字,读完约4分钟
11月30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了中国金融运行季度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和“nifd金融指数”,这是该系列金融指数首次向公众发布(详见第七版)。
这一系列金融指标旨在刻画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动态,衡量金融安全状况,从而识别风险,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目前,该指数包括全球经济金融运行指数、中国金融外部压力指数、中国经济运行指数、中国经济金融杠杆率、中国信贷总量、房地产市场指数、债券市场和银行运行分析,今后将逐步纳入支付结算、消费升级、社会投资等领域的分析。
杠杆率内部结构的改进
作为编制该指数的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李阳指出,中国金融运行已进入一个重大转折时期,经过上一轮扩张后,中国经济和金融已进入下行清算期。因此,要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的全过程、全链和动态监测预警,及时有效识别重大潜在风险,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
在“nifd金融指数”中,杠杆率指数备受关注。“如果将去杠杆化过程分为增长放缓、稳定水平和下降水平三个阶段,那么中国的去杠杆化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任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小静表示,要讨论中国的杠杆风险,我们不仅要关注杠杆的整体水平,还要分析行业结构及其变化。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统计,在宏观层面,实体经济的总杠杆率在2017年前三个季度保持稳定。前三季度的杠杆率分别为237.5%、238.2%和239.0%,略有上升1.5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由于杠杆从企业向政府和居民的转移,杠杆比率的内部结构得到改善,杠杆比率的风险降低。
张小静提醒说,居民部门迅速增加了杠杆,风险也略有增加。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杠杆率分别为46.1%、47.4%和48.6%,累计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要警惕短期消费信贷向变相抵押贷款转化的风险。
过去三个季度,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也小幅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ppp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融资平台模式,成为地方融资的“新宠”,其风险值得关注。
鉴于上述发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指出,中国经济结构中杠杆率上升存在客观的潜在驱动力,要消除这种驱动力,必须改变传统的信贷驱动型增长模式。一方面,实体经济层面的发展模式已经完全改变,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另一方面,在金融层面,应彻底改变间接融资的模式。
中国金融外部压力缓解
“中国金融外部压力指数”有效地衡量了中国金融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金融状况、外汇市场和资本流动的相对变化。
根据国家金融和发展实验室的数据,今年第三季度该指数为1.05,低于第二季度的1.14。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外部压力有所缓解,但总体上仍在压力范围内。回顾历史数据,外部压力指数峰值出现在2016年第一季度,目前外部压力指数仅为峰值的52.9%。
哪些因素有利于外部压力释放?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数据,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减弱以及资本流动和外汇储备的逐渐逆转,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今年的外部金融压力。
与此同时,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构建了“总信贷”的概念,并统计了金融部门为政府、企业和居民等非金融部门提供的债务融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秘书长范立军表示,与基于“债务面”的m2不同,信贷总量是基于“资产面”的,以反映宏观金融运行的规模和结构;与社会融资总量相比,信贷总量包括“影子银行”类别下的信贷创造。因此,信贷总量能够更恰当地反映非金融实体经济部门获得的实际信贷供给。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中国非金融领域信贷总量达到2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同期,m2和调整后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基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加上政府债券存量规模,扣除股权融资规模)分别为165.57万亿元和191.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和14.4%。
“信贷总量同比增速低于社会融资规模调整后的增速。主要原因是在金融去杠杆化的情况下,经纪资产管理计划和基金子公司账户的非标准债务投资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这两部分的存量规模计入信贷总量,但不计入社会融资存量规模。”范力军说道。
标题:“NIFD金融指数”发布 健全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3318.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