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草原补奖资金投入逾1200亿 综合植被盖度上升
本篇文章1696字,读完约4分钟
11月1日,受国务院委托,农业部部长韩长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国务院关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已投入1200多亿元用于草原奖励,其中禁牧12亿亩,草畜平衡26亿亩。
中国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上仍然脆弱,牧区生产经营技术水平较低。
在下一步工作部署中,韩长福说,要落实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各项改革任务,加强草原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加强草原法制建设,落实强牧惠牧政策,促进现代草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提高
中国是一个草原资源大国,拥有近60亿亩草原,约占国土面积的40%。草原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它也是牧民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是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中国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不断增加。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投入超过270亿元,草原管理任务超过10亿亩。环境保护部在中国建立了41个草原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481万亩。
在政策、措施和资金的支持下,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取得了显著成效,草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得到了初步遏制。
监测结果显示,2016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54.6%,比2010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天然草地鲜草年产量为10.4亿吨,比2010年增长3.7%,连续六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
据韩长福介绍,内蒙古草原的综合植被覆盖率已达到44%,草原生态已恢复到接近80年代中期的水平。新疆草地植被综合覆盖率达到41.3%,是自2011年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青海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能力增加28.4亿立方米,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
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推进的同时,草地和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也在加快。
早在2014年10月,国务院就开展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专题研究,明确了草畜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提出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韩长福说,根据这一部署要求,农业部在全国开展了37个草畜发展试点,在青海建立了国家生态畜牧业示范区;会同中国科学院、财政部开展内蒙古草畜科技示范,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草畜发展模式;我们将会同财政部组织实施“振兴奶牛苜蓿发展行动”、“推进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退耕还林”等项目,加强草地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适用的生产经营技术,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由于生产方式的加速转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
数据显示,2016年,13个草原牧区省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420.4万吨和317.3万吨,分别比2010年增长11.2%和15.7%,为保障畜产品市场供应和增加牧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注薄弱环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也不容忽视。
韩长福指出,整个草原生态系统仍然脆弱,草原违法案件频发,牧区生产经营技术水平较低,草原监督管理能力亟待加强。
其中,就牧区生产经营技术而言,韩长福说,一方面,牧民养殖技术水平不高,部分牧区和半牧区畜牧业仍依赖于天气,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比例低,畜牧生产效率低,养殖效益差。特别是在一些高山和灾害多发的牧区,“夏满、秋肥、冬瘦、春死”的怪圈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
另一方面,工业化水平不高,草畜龙头企业少,现有企业和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难以推动生产经营向专业化、商品化方向发展,牧民就业渠道狭窄,没有摆脱“人口增长-牲畜扩张-草原退化-低效率-增收困难”的困境。
这已经成为下一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韩长福表示,要推进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培育现代草原畜牧业新的生产经营主体,提高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的一体化程度,促进养殖、加工和流通的利益合理分配,实现产业发展和牧民共赢。继续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继续支持草原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设立草原管护公益性岗位,探索建立草原地区牧民参与矿产开发的利益共享机制,不断拓宽牧民就业渠道,减少对传统草原畜牧业的过度依赖。
标题:中央财政草原补奖资金投入逾1200亿 综合植被盖度上升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2909.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