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周期转换助推全球结构改革深化
本篇文章1198字,读完约3分钟
时报评论
汤福永
“经过多年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世界已经走到了这个周期的尽头。”在2017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货币政策衰落的关注。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量化宽松一直是全球货币政策的重要基调,正是由于宽松货币的配合,全球经济才逐渐走出低迷。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中国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向新的经济常态转变。
现在,在1989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全球货币政策收紧的趋势正在蔓延。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美国的加息可以说是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转变的一个转折点。此后,世界各国开始改变货币政策取向。中国在稳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选择了逐步淡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
就近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基调而言,它是一种“稳健”的货币政策,其间有适当的调整、微调和有针对性的信贷供应,但总体基调保持稳定。近两年来,在中国主动下调经济增长预测的背景下,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货币供应量略有稳定和宽松。然而,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步复苏和利率上调的加快,中国也根据自身的实际经济状况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今年春节前后,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上调了中期贷款利率、反向回购利率和长期贷款利率。从外界的角度来看,这是中国的“非典型加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已经逐渐退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缓慢复苏,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严重,如一些资产泡沫的形成、通货膨胀的快速上升、主要货币的大起大落等等。因此,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而长期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逐步退出需要改变。然而,这种变化确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经济形势和全球经济形势所作的调整。
常言道,“变化是有意义的,一般规则是有意义的。”全球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相应的货币政策基调应该会自然改变。
对于中国而言,任仲要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脱离虚拟现实”,进一步抑制房地产等部分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周小川的循环尾巴理论可以说再次引导金融机构和公众形成正确的预期,市场中“洪水灌溉”、“直升机撒钱”和“货币过度”的描述将逐渐消失。
同时,货币政策的变化也意味着其他政策工具的变化。例如,中国将进一步推进结构改革,加强金融支持。就中短期改革而言,中国已经在实施“三比一、一减一补”改革。通过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信贷供给和利率调控,可以有效地提高去产能、去存量和去杠杆效应。此外,有针对性的信贷供应也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些困难。就中长期改革而言,货币政策的变化也有利于中国投资、出口和消费比例的优化和调整,并进一步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当这些改革和政策的效果逐渐产生时,对货币政策的依赖将不会像金融危机中那样紧迫和必要。
总的来说,货币政策周期的变化意味着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大势所趋,不需要担心。
标题:货币政策周期转换助推全球结构改革深化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8340.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A股闯关MSCI预期再升温
下一篇:荆门启示:实体经济发展有规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