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草案透露两大信号
本篇文章1324字,读完约3分钟
政策要点
本报记者罗
近日,北京市规划和土地委员会发布通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已经完成。该草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规划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蓝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牛雄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该草案有三个新观点:一是增加了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建设次中心城市;第三,缩小城乡土地规模,控制土地规模扩张。
将人口控制在2300万
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总体规划注重开门和规划,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导、部门合作、公众参与和科学决策,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规划的权利。
一些北京市民告诉记者,控制城市规模的人口规模是他们关心的问题。该草案建议,到2020年,北京的人口规模应控制在2300万。
对此,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尽管北京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布了许多版本的城市发展规划,但这些规划并没有准确、全面地分析人口问题。因此,本草案应首先界定控制人口数量和控制人口规模的定义。也就是说,有必要明确控制哪些群体的规模,即登记人口、永久居民人数或移民人数。在提出草案的过程中,这应该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不过,牛雄表示,要控制人口规模,就必须提高政府的治理体系和能力。此外,人口的缓解依赖于城市功能,城市功能创造了城市结构。当功能被转移到外围时,它将带走一部分人口,例如,城市中心和机场将转移人口。
牛雄认为,重要的是缓解周边地区的人口,即城市交通应该跟上,即实现“京津冀上轨道”。因此,他建议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应该通过大容量的快速交通系统连接起来。此外,要在北京周边建设一些规模适中、就业和居住均衡的区域,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布局。
将北京建设成为和谐宜居的首都
除了城市规模问题,把北京建设成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也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一些市民表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必须考虑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和交通的畅通。
该草案提出要留白增绿,倡导绿色出行,加强民生保障,为居民提供一刻钟的社会服务圈,方便人民生活。此外,在空气体处理方面,2020年pm2.5年均浓度将控制在56 μ g/m3左右,2030年将达到35 μ g/m3左右的国家标准。
国家发改委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最突出的问题是北京的雾霾问题。考虑到气候和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地理位置决定的,建设一个和谐宜居的城市不能只靠北京一个城市和一个规划来解决。
沈迟建议,宜居城市的建设应该建立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并充分了解城市扩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与华北地区共同努力,创造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他还表示,虽然北京的房价因素也给建设宜居和谐城市带来了一定压力,但从北京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较高的社会福利和适合人民生活的价格水平来看,这些宜居因素使人口更容易在城市聚集,这与控制人口数量和规模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因此,沈池建议,在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实施中,还应该考虑如何有效地调整城市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问题。
标题:《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草案透露两大信号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8336.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嘉兴秀洲将建设机器人特色园
下一篇:第三方金融服务能为百姓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