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再喊话:IPO不是“洪水猛兽” 无碍A股行情趋势
本篇文章3155字,读完约8分钟
鉴于近期沪深股市的调整,有人认为这是新股发行造成的。新华社、人民日报、金融时报等官方媒体再次集体向市场表示,新股发行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有利于企业壮大。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可以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有助于企业提高绩效,支持经济增长。它是实体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爱基、净值、信息、
新华社最近连续发表了三篇关于a股ipo的文章。新华社认为,许多公众舆论将这一下降归因于ipo的正常化。然而,市场更加关注“大规模”再融资和随后解禁的预期。就股票市场而言,新股发行是活水之源,只有活水持续流动,才能得到净化。自2015年6月股市出现异常波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监管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小幅加快新股发行,不仅恢复了股票市场投融资的基本功能,也为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大规模”再融资和残酷的减持已经成为a股的两个“出血点”。以下是三篇文章的摘要:
第三条:“天全”再融资叠加野蛮减持是a股的两个“出血点”
2016年,再融资规模是ipo的8倍,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再融资规模减少3600亿元人民币,再融资“清仓式”减持频繁。“大规模”再融资和残酷的减持已成为a股的两个“出血点”。我们应该如何阻止他们?
自2017年初以来,a股持续疲软波动,创业板指数甚至经历了罕见的“八连败”。许多公众舆论将这一下降归因于ipo的正常化。与此同时,市场更加关注“大规模”再融资和随后解禁的预期。
根据中国证监会披露的数据,2016年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现金部分)总额为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再融资规模为历史最高水平。根据机构数据,2016年首次公开发行(IPO)融资规模为1476亿元。据粗略统计,在"历史上第一个融资年",再融资增加的市场供给是首次公开发行的8倍。
除了“大规模”再融资外,大量减持已成为a股的另一个“出血点”。
2015年上半年,牛市引发频繁减持,大股东套现规模达到5000亿元。在经历异常波动后,监管部门于2016年初对上市公司大股东和董事减持股份做出了明确规定。然而,在今年市场急需休整的时候,减持规模仍达到3600亿元左右。
令人担忧的是,相当数量的现金缩减资金没有用于创业或再投资,而是用于消费、财务管理或海外转移。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使资本市场“出血”,也使实体经济面临不断“失血”的风险。
第二篇文章:如何看待新股发行的规范化?
就股票市场而言,新股发行是活水之源,只有活水持续流动,才能得到净化。自2015年6月股市出现异常波动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监管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小幅加快新股发行,不仅恢复了股票市场投融资的基本功能,也为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没有源头活水,股市就无法繁荣。“ipo排队时间过长,将间接导致一些‘垃圾股’变成‘空壳资源’,从而滋生抛售空壳、圈钱、投机和跨市场套利等混乱。”招商局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单翔盛表示,这些做法会误导投资者进行短期投机,忽视对自身经营和投资的合理估值,最终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相对较低,规模相对较大,后续解禁减持以及相关违法现象也令市场担忧。数据显示,2016年a股市场募集资金总额(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为18,355亿元,再融资额度创历史新高。据记者了解,目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再融资的相关政策。
第一条:适度加快ipo速度,加强验证,可以给实体经济以力量
ipo步伐的加快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股市的融资功能。经过多次暂停和重启,ipo正逐步走向正常化。
孙正义认为,绝大多数ipo排队企业都是新兴产业的杰出代表,是资本市场的源头,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极大地改善市场的公司结构。Ipo规范化可以有效解决ipo障碍,提高这些企业的融资效率。
“目前,ipo排队时间一般需要两到三年。为了在排队过程中保持公司的基本面不变,行业内很多龙头企业不敢投资大型项目,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这很遗憾。”孙正奇认为,ipo堰塞湖存在很大的弊端,需要通过ipo规范化来解决。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发表文章称,最近沪深股市纷纷调整,有人认为这是新股发行造成的。专家指出,新股发行将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中企业的发展,降低银行风险,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从本质上讲,这是加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必要措施,不应也不会成为“洪水猛兽”。IPO频繁引发市场情绪的原因,与长期没有实施退市制度和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有关。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和完善“退出”机制对稳定投资者预期同样重要。
中国央行行长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自今年年初以来的半个多月里,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公司数量已高达31家,基本保持了三家公司每日ipo的节奏。此外,a股近日接连下跌,加快ipo发行再次成为市场热点话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期a股市场的下跌受多种因素影响。“资金链、年末节点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快新股发行的影响不应过分放大”。从长远来看,ipo融资将有助于企业提高业绩,支持经济增长,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新股发行节奏对a股市场没有显著影响。
事实上,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师严玉根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ipo发行节奏并没有改变市场的长期趋势,ipo融资在资本需求结构中的整体比重并不大;药品分为三种毒药,短期ipo发行加速,新收益率下降,影响短期股票市场的资金供求。建议加快发行资产管理产品,控制再融资,实现新的平衡。
荀玉根指出,ipo发行节奏与市场波动关系不大。回顾历史上新股发行数量和上证综指走势,新股发行节奏对a股市场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额的增加,市场在许多阶段都在上升。例如,在2005年至2007年的牛市期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从14家增加到126家,融资额从53亿元增加到4771亿元。在14-15年的牛市中,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人数从125人增加到223人,融资额从669亿元增加到1576亿元。当ipo发行人数量和融资额下降时,市场在多个阶段出现下跌。例如,在1993年至1995年的熊市期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人数从107人减少到21人,融资额从130亿元减少到21亿元。在11-12熊市期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人数从281人减少到155人,融资额从2810亿元减少到1034亿元。当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金额相对稳定时,市场大多处于震荡阶段。例如,在2002年至2003年的冲击期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人数从68人略微下降到67人,融资额从480亿元略微下降到472亿元。总体而言,新股发行供给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新股发行节奏与a股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牛市中新股发行较多,熊市中新股发行较少,在震荡市场中新股发行节奏保持稳定。
从长期来看,新股发行对a股基金影响不大。市场担心,ipo引发的吸血效应来自一个简单的逻辑。ipo发行增加了股票供应。如果没有增量资本流入,市场对股票的需求保持不变,股票价格就会下跌。然而,这种逻辑忽略了ipo融资规模小,对市场资金影响不大。从a股资本供求来看,资本流入主要来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证转让、保险加仓、沪港通和融资余额,而资本流出主要来自ipo、再融资、行业减资和交易税。在过去的16年中,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降低工业资本和交易税分别为1,496、16,967、114和3,780亿元,分别占全年资本流出的6.4%、72.6%、4.9%和16.2%。相对而言,ipo对资本的影响很小,因此从长期来看,ipo不会改变市场趋势。
荀玉根建议,为缓解ipo定价不合理、ipo加速导致的资金短缺,监管部门应从资本供求等方面入手,如加快批准设立私募和公募基金、加快银行融资和养老基金入市步伐、降低再融资规模等。
标题:官媒再喊话:IPO不是“洪水猛兽” 无碍A股行情趋势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5501.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