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电白第一大坟”退坟还林
网民在本微博上发布的《电白第一大坟》整改几乎完成后的《电白第一大坟》羊城晚报记者何奔拍
文/羊城晚报记者林世宁
“电白第一大坟”博客最近备受关注,事件曝光于南方经视( tvs1 )后,当地政府命令家人整改,但仍有疑问,为什么原县委书记的父亲能埋葬在“风水宝地”。 通往墓地的水泥路是谁出钱修理的?
近千平方米的草坪环绕着坟墓
这个“电白第一大坟”建在茂名市电白县罗坑镇红星村罗坑水库旁边的湖鸭塘山区,驱车走水泥路约半小时,从水库边走到山顶,可以看到木栅栏门,通过门爬60多级台阶看坟墓。
坟墓本身占地面积只有10平方米左右,但周围用来铺设草坪种植柏的空地接近千平方米。 记者赶到时,坟墓重新整修好,以前铺的草皮被黄土复盖,土上互相相距1米以上种着小树苗。 头周围原来用红砖砌的扶手墙被拆除了,墓前的祭台上也埋了土,一眼就只剩下杂乱的土堆。 有坟墓的空地视野很好,周边的山景水景一览无遗。
墓地东边约50米远的地方建着方形的亭子,从亭子往下看,可以看到古墓。 三楼的楼梯被石头围着,每层面积约30平方米,中间种着柏树,最上层长着杂草,地上有被发掘的痕迹。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山顶的坟墓本来就埋葬在这里,后来搬到了山顶。
坟墓里埋葬着前县委书记的父亲
根据电白县民政局的情况报告,埋在这个“电白第一大坟”里的是华润化学工业有限企业老板潘俊卿的父亲。 据记者确认,潘俊卿是电白县前县委书记潘本的弟弟,也是坟墓周围1000亩山地的承包人。
据电白县民政局介绍,该坟在火葬后深埋土坟,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 10月30日,南方经视揭露了这件事,电白县民政局、林业局、国土局三部门立即组成了共同事业集团,在现场了解情况后,命令墓地家属“还墓还林”。 在记者调查时,整改事业基本完成。
电白县民政局事务股黄股长规定,省、市、县在遗体火葬后,遗骨可以选择深埋荒山,但不能随便建坟墓。 否则是违反的,被发现后相关部门下令纠正。
这样问题好像就妥善解决了,疑问还没有解决。
为什么要埋葬电白?
坟墓的主要祖先住在茂名茂港区,离坟墓所在地40多公里,但离茂港区墓地只有约20公里,家人为什么离开附近把坟墓建在山上呢? 网上的疑问是,潘本利用职务让弟弟承包大片山林,便于建造坟墓。
记者就此采访了现在的茂名市政协副主席潘本先生。 他说,当初把父亲葬在罗坑镇也没办法。 “2005年父亲火葬时,茂名还没有墓地,当时也在烦恼葬在哪里。 五弟在罗坑承包了山地,所以选择斜坡埋葬父亲,之后墓地出现了白蚁巢,不得已被运到了山顶。 他的承包合同是公开拍卖来的,打算做生态林业。 与我无关。 ”。 潘书说。
据电白县民政局的员工说,至今电白县的死者“入住”不容易,县内还没有墓地,茂名市区周边有两个经营性的墓地,一个墓地的价格从1万元到3万元不等。 “电白县当地人口已经达到143万,按每年千分之五的死亡率计算,每年需要埋葬7000多人。 只有家庭状况好的人才能选择在墓地埋葬。 其他通常村民大多选择在荒山土葬。”
“守墓人”是森林保护者吗?
潘家在山顶建坟墓最大的疑问是传闻中的两个专职坟墓守卫,他们每月领1800元的工资。 记者采访了一位不透露姓名的老工人,他坚决否认自己是守墓人。 “上司雇我们保护树林,现在种油茶和沉香。 我们三个人长期在这里,做其他工作的都是雇来的临时工。 ”。 沿路的斜坡上确实有开发的痕迹,道路两侧种着绿色的树苗。
对于坟墓奢侈的疑问,潘俊卿表示:“其实凉亭、墓道楼梯是1990年代林业局承包时修建的,用于防火展望的,首先有这些,有坟墓。 另外铺好的草皮也暂时保持水土,等到适当的季节再种树苗。 ”。
水泥路谁出钱修理?
记者说,通往墓地的水泥路是周边山上唯一的水泥路,一直“断头”到墓地门口,前面有土路。 “难道这条路是专门为墓地做的? 那是谁出的钱? ’”
潘俊卿说自己的企业从未投资过山路的硬底改造。 附近的村民胡先生说:“在村民间流传的说法中,这条路是利用政府改造砖木房间的聘金来修理的,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修理了这一段。” 对此,据电白县政府称,这条路是罗坑水库周边的林地防火干线道路之一,是林业局承包时计划的,近年由交通局出资修建的,其他山地也陆续开通了水泥路。
(相关视频可以看到金羊网)
标题:【热门】“电白第一大坟”退坟还林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23890.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