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产面临分化危机
本篇文章3523字,读完约9分钟
香港是一个中产阶级城市,赢得中产阶级的心和思想。 11月11日,新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首份施政报告在立法会以致谢议案获得通过,扭转了自2008年以来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被否决的局面。感谢各位议员的施政报告,一方面是因为泛议员人数不足;另一方面,中产阶级有很多“痛点”,这也是这份施政报告赢得民心的主要原因。
林正对中产阶级的优惠措施包括交通补贴、更新政府对旧建筑维修的补贴以及政府-企业优先购买计划等。基本上,这个把戏是针对中产阶级的痛处,而这份施政报告已获得自香港回归以来第三高的公众支持。
三招击中了中产阶级的痛处
近年来,香港经济一直维持较低的失业率水平,但中产阶级的人为增长一般未能完全追上通胀水平。以交通费用为例。地铁公司作为香港政府的大股东,差不多每年都加价,令很多每天乘搭地铁上班的上班族感到很痛苦,觉得香港政府“很简单”。
这一次,林正推动了交通补贴。只要月差旅费超过400元,额外费用可补贴25%,人均每年可补贴1000元。无需申请补贴,只需通过八达通卡拍摄,补贴金额将自动添加到卡中。据估计,“打工仔”每月工作22天,每天平均交通费超过18港元,便可获得资助。根据这一标准,大多数跨地区和跨海域工作的工人都可以受益。
坦白说,中产阶级真正可以受惠的并不多,但这些措施给人一个好印象,令社会看到行政长官对这件事很热心。
让我们来看看30亿元的旧楼维修。从表面上看,这一举措似乎与中产阶级无关,但实际上却相当相关。
香港的私人楼宇有强制性维修规定,即当旧楼达到一定年龄时,必须对外墙、结构、防火、水渠等进行全面维修。,以维护建筑物的安全和外观。如果业主不维修,在最坏的情况下,整个屋的所有楼宇都会被政府“锁死”(即禁止买卖)。然而,如果业主自己支付维修费用,费用将会很高,这对许多业主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这些旧建筑的主人都是当时标准的中产阶级。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早年购买了不止一栋私人建筑,现在他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抵押贷款偿还,通过收取租金过着好日子。不过,如果要投入大量金钱进行大型维修,可能会减低租金回报率,所以这些业主可能不愿意进行大型维修。
然而,有些人可能只有一套房子,现在他们只想改善住房条件。这些人有购买新私人建筑的欲望,他们也有强烈的维修需求。由于市场上新楼的价格一般都上涨了2倍以上,旧楼的业主如果想买新楼,就必须先把旧楼卖掉,然后才能再上车。旧楼的价格与其外观、内部结构和维护程序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经过大修后,旧楼的价格会有较高的溢价,有些会有较高的涨幅,甚至触及新楼盘的价格,方便老业主换楼。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维护一栋建筑最困难的是统一业主的意见。政府补贴维修费用,这无疑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措施。对于不同的所有者和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让我们先来看看政府和商人的上盘。这一举措直接为年轻的中产阶级提供了购买一栋建筑并坐上公交车的机会。目前,香港有两种房屋资助措施:公屋和客厅。公共住房面向基层,而客厅面向富裕的中产阶级。上述两者之间的年轻中产阶级不会从双方都受益!
举例来说,月入超过3万港元似乎可以在香港安居乐业,但却完全不符合“居者有其屋计划”的资格。如果你想买一栋私人建筑,你只能看不起它。最后,我只能租房子住,每个月要向业主缴纳近1万元(一些中产阶级喜欢的一居室租金一般超过1.5万港元),扣除交通、餐饮、装修和社交活动费用后,实际上所剩无几。
这一次,林正推出了第一个方案,针对的是从未在香港买房的永久居民。只要一个人的入息不超过34,000港元,而两个或以上家庭的入息不超过68,000港元(居屋入息限额与居屋入息限额增加约30%之间),他们便可参加这项计划。政府将提供约1000个“第一居所”单位进行抽签。由于项目位于市区,位置理想,很多人都有所期待。
香港中产阶级:面临两极分化的夹心层
林正的施政报告赢得很多市民的支持,因为它给中产阶级带来一些甜头。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想,政府的措施实际上只是一个暂时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个永久的解决办法。
香港中产阶级的根本问题是,他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分化,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所谓的“夹心阶层”,这种趋势近年来有所加快。然而,过去几届香港政府和立法会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有看到香港政府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来防止中产阶级分化,社会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缺乏。香港社会对“中产阶级”的政策和措施有很多讨论,但无论是当权派还是潘议员,都没有清楚界定什么是中产阶级,应该如何划分中产阶级。每个人只根据自己对中产阶级的理解给出政策建议。
在许多大陆同胞的心目中,香港是一个中产阶级城市。不过,在香港居住了一段时间的人会深深明白,最难界定的是中产阶级。
在内地,“中产阶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货币价值来衡量。虽然各行各业都没有具体的价格,但目光敏锐的人心中会有一个大致的数字。例如,虽然每个城市的发展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的月薪是3万元或5万元,可能每个人都不会反对把他放在中产阶级。
在香港,情况有些复杂。只以金钱为标准将会过时。例如,根据昌河(0001.hk)的年报,李嘉诚这两年的董事薪酬为10,000港元(2013年之前,他每年仅获得5,000港元)。显然,“程哥”的收入不应该是中产阶级水平,因为他每年的股票分红收入是上亿。
例如,香港最后一任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也自称是中产阶级,所以他理解香港中产阶级的痛苦。然而,这句话在香港引起了激烈的批评,因为他的月薪高达30万港元,批评者称之为“不吃烟花”、“精英意识太强”。如果这只是中产阶级,大部分香港人都需要政府“扶贫”。后来,曾俊华认为,中产阶级也可以指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不仅仅由工资来定义。他还引用了一些文章说“喝咖啡的人是中产阶级,或者喜欢看法国电影的人是中产阶级。”我喜欢看电影或喝茶,这与一般中产阶级的生活没什么不同。”当然,这种解释再次遭到嘲笑。
事实上,在香港人当中,中产阶级最广泛的定义应该是太古城的经济适用房。这个已有近40年历史的大型屋苑,至今仍是香港的蓝色屋苑,而二手交易的价格和数量,一直是香港楼市冷暖的指标。根据能够负担太古城的“心理标准”,最少月薪超过10万港元才算是香港的中产阶级。
近年来,随着私人物业价格大幅上升,香港人逐渐达成另一个共识:拥有价值500万港元的物业(相当于高档住宅的一居室或普通住宅的两居室),再有100万至200万港元的流动资产,月薪5万至6万港元,便可保障中产阶级。请注意,这只是一种保证。也就是说,如果上述标准不能维持,它将处于中下阶层并面临脱离中产阶级的现实困境。如果工资或财政收入的增长能够超过上述共识标准,它属于高端中产阶级,这不仅有可能摆脱中产阶级的困境,而且更有可能走向更高的富裕阶层。
从香港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只依赖工资收入的中产阶级很难克服上述中产阶级的困境,因为他们很难有工资决策权。而且,时间对这个群体越来越不利。一旦到了退休年龄,失去了生活来源,这个群体的命运令人担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产阶级预计将继续上升,他们早年购买了更多的房产用于出租,现在的收入更加被动。此外,拥有良好商业基础的自雇人士,或拥有一定资源的医生和律师,在香港社会也享有定价自主权,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攀升。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近年来,新楼价格不断上涨(换房子的成本将会上升),子女教育的费用和名目也在增加,个人社交圈的成本也在上升。100万至200万港元的流动资产将随时耗尽。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近年来,香港的泊车位价格急剧上升,由数年前的数十万元,上升至超过100万元,甚至数百万元;每月的停车费也由过去的一两千元大幅上升至现在的五六千元。
随着资本价格及生活成本上升,即使月入10万元的家庭,在扣除基本生活开支、按揭、物业管理、保险、强积金、税项及费用,以及扣除父母赡养费及聘请外籍家庭佣工后,也几乎没有剩余。
林正的第一个购房计划是基于34,000港元的个人收入和68,000港元的家庭收入。从这个标准,不难看出68,000港元的家庭收入已经是香港政府标准中中产阶级的下限。事实上,林正在今年竞选之初更明确地指出,“月入8万港元的中产阶级买不起房子……”
施政报告提出的“第一个方案”无疑会受到香港人的质疑,但其实质意义与政府推出的六合彩相似。即便如此,香港的中产阶级还是收到了商品,并对这一政策感到热情。可以想象,香港的中产阶级是一个容易满足的群体。!
中产阶级对这种甜蜜能满足多久?我还不知道。如果香港政府未能预先计划,尽快解决中产阶级的阶级分化问题,未来将会面对更大的挑战。
标题:香港中产面临分化危机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9509.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