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需进一步完善
本篇文章2258字,读完约6分钟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央行在审视了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后,开始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这两大支柱监管框架应该得到改善。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殷勇指出,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这是一项重要任务。11月16日,殷勇在第八届财新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称与传统货币政策相比,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仍不成熟。因此,央行未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宏观审慎政策的目标应该进一步集中和明确。研究方向之一是适度提高以价格稳定为锚的价格指数的代表性。
传统上,央行将价格稳定视为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人们认为,保持价格稳定是确保经济稳定运行和减少剧烈波动的最有效手段。这种货币政策设计确实在稳定价格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通货膨胀目标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并不稳定。要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仅仅保持价格稳定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包括债务过度积累、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资产泡沫积累等系统性金融风险。
殷勇认为,现有的基于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针对个别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存在不足。他特别提到,微观审慎政策的局限性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政府经济运行系统中的主要部门、企业和居民都不在微观审慎直接监管的范围内,他们的金融行为难以获得及时监管。
第二,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即使微观个体处于稳定状态,整个组合物仍可能是系统不稳定的。
第三,微观审慎政策中有许多顺周期因素。例如,当市场处于上涨周期时,抵押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然后,这将使债务状况显得更健康,这样你就可以借更多的钱,并不断叠加最终导致风险的隐患。
第四,微观审慎的分业监管模式容易导致监管套利。影子银行、表外资产和金融控股公司中存在大量套利行为,导致内部人控制和关联交易等突出问题。
缺乏微观审慎导致全球金融监管当局审查现有监管体系并引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殷勇说,虽然各国对宏观审慎有不同的定义,但主要有两种中间控制目标:一是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第二是控制金融体系的过度繁荣。
目前,各国决策者仍在探索各种宏观审慎工具的使用和有效性测试,包括对借款人和相关金融工具和活动的限制、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限制、资本要求和特定税收等。殷勇强调,经过宏观审慎调整和干预后,有必要及时评估政策工具的效果,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加强引导。此外,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审慎政策应关注溢出效应,并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组织进行国际协调。
至于各国央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发挥的作用,殷勇称之为“核心作用”。具体来说,有四个原因:第一,货币创造的总阀由中央银行调节,基于货币创造的金融活动的宏观管理自然应该有中央银行的直接参与;第二,稳定经济或稳定通货膨胀使中央银行具有审慎的性质;第三,央行具有宏观视角,能够从整体经济金融体系的角度进行判断,克服微观监管的局限性;最后,央行应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因此它从根本上负责维护金融稳定。
殷勇表示,宏观审慎体系能否有效应对未来挑战,仍有待实践检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传统的货币政策相比,宏观审慎政策是一个新的领域,宏观审慎政策的框架仍有待完善,目标设定也比较模糊,承担的任务可能过于多样化。此外,在央行逐步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后,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没有受到大规模金融动荡的影响,也没有经过实战检验。
除了不成熟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本身,殷勇认为宏观审慎与货币政策、微观审慎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协调还处于探索阶段。
殷勇认为,改善宏观审慎政策可以从进一步关注和明确目标开始,值得注意的是适度提高以价格稳定为基础的价格指数的代表性。
殷勇举例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财富的积累,目前消费价格指数和一些相关指标所涵盖的居民消费与居民总财富相比一直在下降。“虽然消费价格的稳定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仍然至关重要,但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代表性越来越低。相应地,资产价格对居民经济行为和福利水平的影响变得更加重要。他强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和纯粹的资产泡沫,这些金融风险的积累基本上都伴随着资产价格的过度变动。我们可以通过资产价格的变化来评估金融风险的积累程度,也可以通过防止资产价格的非理性变化来帮助调节金融风险的动机和驱动因素。
此外,增强以价格稳定为锚的价格指数的代表性,是经济发展新形势下价格稳定含义的自然和逻辑延伸,保持了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一致性,有助于与市场沟通,也有助于明确微观审慎的分工,明确各方责任。
“要沿着增强价格指数代表性的方向研究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央行从来就不想控制资产价格,也不想直接干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同样的道理,央行不会采取行政手段控制消费价格水平,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机制,而是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调节功能,达到防止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影响经济稳定的目的。
最后,殷勇表示,过去几年,中国通过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参加的金融监管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了跨市场和金融监管体系。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能。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创新宏观审慎工具的使用。今后,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安排,不断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保持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标题:殷勇: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需进一步完善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8797.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央行:推进支付产业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