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通讯录里的父母”怎样养老
本篇文章1314字,读完约3分钟
今天的中国养老已经从费孝通所说的“反馈模式”演变为“多元模式”,强调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并由组织进行补充
“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爸躺在地上,你在通讯录里。”几天前,一篇关于空老巢老人的报道让许多人热泪盈眶。怀着同样的心情,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窝里老人的无助和软弱,也可以感受到“穷得不能再穷”——害怕给孩子带来麻烦。如何给老年人安全感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哀悼我的父母,生下我。”孝敬父母是很自然的,但是现在,孝敬父母似乎越来越难了。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与美国的“接力模式”相比,中国的养老模式可以归为“反馈模式”,即父母赡养子女,子女赡养父母,可以概括为“养儿防老”。然而,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父母与子女分离是正常的。对于在外地工作的孩子来说,为父母服务真的很难,更不用说“生活给他们带来尊重,养育他们给他们带来快乐,疾病给他们带来烦恼。”如何让“通讯录中的父母”安享晚年,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在今天的资讯年代,我们的养老视野可以扩阔,养老的理念可以融入更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例如,可以实施“利用他人的力量、技术和制度来养老”。例如,目前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构建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模式。虽然孩子不在身边,但老人住在家里,遇到困难时,他们可以向社区和机构求助。该模式的背景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因此,今天的中国养老已经从费孝通所说的“反馈模式”演变为“多元模式”,更加强调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相结合,以机构养老为补充。“新建住宅区必须配备养老服务设施”,一些地方明确规定,对未按规定配备养老服务设施的住宅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系统要求的回应。此外,从“补砖”、“补床”到“补人口”,一些地方改变了补贴政策,追求更多的补贴效果,对提供相同服务的养老机构实行与公益性养老机构相同的补贴政策。鉴于残疾老年人的数量日益增加,一些机构引入了“医疗护理相结合”的模式,这也是值得注意的。从老年到老年,到老年;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养,养老模式更加完善,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更加安全。
目前,席卷全社会的智力浪潮也可以与老年模式联系起来。一个例子是在一些地方引入虚拟疗养院。虚拟疗养院也被称为“无墙疗养院”,由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在运营商的帮助下,它们变得智能化和信息化。具体操作是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庞大的虚拟社区,通过智能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建立服务体系,整合和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信息,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准确的服务。这种源于养老模式改革的“网络附加”不仅让老年人感到舒适,也让孩子感到安心。此外,还有地方探索共享养老金、众筹养老金等。每一个有意义的养老探索都可以尝试,每一个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模式都值得称赞。
“在银丝下创造春天”是全社会的责任。老年是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生中仍然可以进步和快乐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期望,随着养老金模式的多样化和社会保障的加强,我们的未来将会更有韧性,“银色丝绸下的春天”将会成为现实。
人民日报(2017年9月26日05版)
标题:人民时评:“通讯录里的父母”怎样养老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7003.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来中国感受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