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改革“任务清单”落实落细
本篇文章1703字,读完约4分钟
统治者徐(新华社)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39个关于生态改革的文件在37次中央深度重组会议上得到审议和批准。“完善制度的顶层设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慧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三十九个文件涉及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追究、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重要内容,构成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任务清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这些任务的当前实施情况如何?
“全链”责任追究
通过对39份文件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破坏的“全链”问责制度,即事前预防和监控,事中强化责任,事后追究责任。
提前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长期监测预警机制。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35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和预警水平进行综合治理。在预警过程中,最新技术的应用是一个亮点。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规划》,提出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的整合和共享。
事,强化省委、省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对考核等级不合格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对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之后,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将被追究终身。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第十二条规定,生态环境破坏责任追究终身。违反科学发展要求,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的,无论是调动、提拔还是退休,都要严格追究责任。
国家创新体系和机制
通过对39份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制度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
生态管理系统中出现了新的职责。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2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的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全面建立河长制。“河长”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河湖管理和保护机制。目前,在各地的实施过程中,“河魁”的概念进一步扩大。8月5日,安徽省将湖泊纳入河道管理系统。8月7日,浙江省在沿海地区正式实施了“滩长制”,将这一管理制度延伸到了海上。
环境保护执法体制改革。根据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省级以下环境保护机构监测、监督和执法垂直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市、县两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监测职能将在试点省份集中行使,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统一行使,环境监测工作将通过向城市或跨市、县地区派出的方式实施。这意味着过去以街区为基础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省级环保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对环境保护工作实行垂直统一监督、管理和执法。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运用金融工具和经济杠杆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环保和节能产业,同时抑制污染投资,实现绿色发展。
“过去已经存在一些系统。因此,现在最根本的创新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制度设计能够上升到国家的统治哲学。”张慧媛说。
首先在测试区尝试
通过对39份文件的梳理,可以发现我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家公园的试点工作,为完善生态文明体系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
目前,福建、江西、贵州已被中央深化改革小组会议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一些难度大、需要先行探索的重大生态文明体系已先行试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在六个方面确立了26项重点任务,包括土地空规划和使用控制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生态保护的多元化补偿机制、环境治理体系、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和绿色发展绩效评价等。
国家公园系统也在许多地方进行试点。中央深化改革会议审议通过了五个与国家公园系统试点相关的文件。2015年12月,中央深化改革小组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系统试点方案》。目前,试点地区已经整合了国土、环保、水利、农牧等部门的编制、职能和执法力量。建立了省、州、县、乡四级协调的“大系统”生态保护机构。
标题:生态改革“任务清单”落实落细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4912.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完成运行试验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明年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