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谨防上市公司年末上演“财务戏法”
本篇文章1380字,读完约3分钟
一些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财务技巧、资产交易和资本运营等手段实现年复一年盈利、扭亏脱困的目标,以规避暂停上市或退市的规定。为根除这一顽疾,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强与二级市场交易验证的监管联动。证券交易所应进一步发挥“以会员为中心监管”的重要作用。从长远来看,有必要加强适合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建设
接近年底时,一些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准备再次行动,试图通过金融技巧、资产交易和资本运营等手段,实现年复一年盈利、扭亏脱困的目标,以规避暂停上市或退市的规定。风信息统计显示,截至12月4日,a股市场第58家公司中,有25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净利润损失。为了交出一份合格的年度成绩单,这些“贫困学生”中的一些人正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伎俩“化亏为盈”,比如向控股股东出售亏损资产,并声称“获得政府补贴”,从而摘掉可能被摘牌的“帽子”。
从表面上看,一些上市公司之所以每年都实施利润意外调整的“财务伎俩”,是为了优化财务报表,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事实上,主要原因是保持“壳资源”和配合二级市场投机。根据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公司名称前有*st(俗称戴帽子),连续三年亏损,公司暂停上市,连续四年亏损公司退市。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第一年亏损,预计第二年仍会亏损,它可能会在第三年通过出售资产、意外并购、母公司注资、政府补贴、债务重组,甚至虚增利润,将亏损转化为利润。风闻信息显示,自2001年以来,上市公司“戴帽”的平均数量为51家,“脱帽”的平均数量为43家,这表明大多数上市公司“脱帽”最终能够成功“脱帽”,保住“壳资源”,成为“不朽的鸟”。
近年来,a股退市公司的数量非常有限。在现行的首次公开发行制度下,上市地位的稀缺性使得上市公司不愿意轻易退出市场。以财务指标为核心、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的退市制度,为“不朽之鸟”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一旦用“金融把戏”来完成壳的保存,就更容易激起st的概念,在随后的二级市场脱帽转亏,随之而来的买壳、卖壳、借壳上市等大戏将依次上演。然而,大多数投资者看不到上市公司利润突然调整背后的猫猫。相反,他们认为“咸鱼真的翻了”,在投机之后,他们经常被卡住或损失很多钱。
要根治上市公司在年末上演“金融把戏”的顽疾,监管部门首先要加强与二级市场交易鉴证的监管联动。此前,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常德鹏表示,今年将加强对上市公司年末意外利润调整行为的监管,交易所将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年末意外利润调整行为。可以预计,通过今年年底的现场检查、合规培训和加强信息披露,将有效控制“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现象,涉嫌篡改财务数据、符合备案标准的上市公司将受到应有的备案检查。
其次,证券交易所作为一线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发挥“以监管人员为中心”,事前了解上市公司,事中监控交易,事后报告异常情况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加强“问个水落石出”的质询力度,进一步促进上市公司诚信守法经营,实事求是地披露财务信息,杜绝年末资产突击买卖,修改和粉饰财务报表等。
第三,从长远来看,应加强适合a股市场的退市制度建设,完善退市的财务指标,科学合理地设定退市时间,强化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守门人”的作用,通过审计制度安排解决上市公司与公众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让那些见不得光的“财务伎俩”在阳光下展露原形。(原始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主编:李兴旺hf015)
标题:经济日报:谨防上市公司年末上演“财务戏法”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3756.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