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谣言应止于“共智”
本篇文章1277字,读完约3分钟
政策微观评估曹
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政府信息要积极公开,加强动态监控,谣言要及时组织,媒体抵制谣言的主体责任要落实,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要严肃查处。
近年来,食品谣言的泛滥给公众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随着微博、微信等在线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谣言的传播也迅速蔓延。猖獗的食品谣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对相关行业造成很大危害。
据说“谣言止于智者”。我认为,遏制食品安全谣言,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技术手段和“组合拳”打击谣言,而且谣言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要理性地面对其危害,让谣言止于“常识”。
“人以食为天”,即使是最轻微的食品负面信息也会影响到普通人的敏感神经,这也是食品谣言一经产生就会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常识,增强公众的识别能力,让公众能够独立过滤食品安全谣言。
同时,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也反映了公众对完善食品生产监管体系的需求。频繁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容易导致公众之间的信任危机,而面对脆弱的信任关系,谣言自然会“乘虚而入”。面对大量真假难辨的食品信息,公众出于安全原因会以“相信”的态度转发,客观上助长了谣言的传播。
为了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通知要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多种方式及时披露准确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以便squeeze/き だ よ/.新闻媒体和网站应当以食品安全监管的权威信息为依据,对食品安全进行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
在我看来,及时披露监管信息的确是一把对抗食品安全谣言的利剑。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谣言规律的分析,在建立谣言案例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前防范多重谣言和季节性谣言,尽快形成食品药品安全谣言的绿色通道。
除了通过科普和信息披露帮助受众理性面对食品安全谣言外,笔者认为“分享智慧”的形成有赖于提高谣言的成本,使谣言理性看待食品谣言的危害和后果,从根本上杜绝制造食品谣言的“不明智”行为。
大多数人为的食品安全谣言一方面是由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引起的,另一方面是一些网络或其他媒体故意误导公众以引起注意并制造热点。为此,《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涉案企业和媒体抵制谣言的主要责任,并指出如果谣言明确指向特定企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责成相关企业予以澄清;网站应加强自查自纠,实行全方位、全过程检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应及时检查发布食品谣言信息的相关平台账户,所有非法内容和评论均不予通过,严重违规行为应予以查处。
作者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谣言,只有通过严格的执法和严厉的惩罚,那些有不良利益的人才能被劝阻。因此,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发布谣言的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网络安全法》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条例》,公安机关也要查处和严厉打击各种造成严重后果和可能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的犯罪行为。另外,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造谣者的行为纳入个人信用体系,进一步增加造谣者的成本,让造谣者在一个地方散布谣言,但在很多地方受到限制。
标题:食品安全谣言应止于“共智”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1925.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