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吴某"为钱上演"黑吃黑" 银行卡倒卖暗藏洗钱陷阱
本篇文章1520字,读完约4分钟
近日,苏州某银行网点因丢失银行卡,意外卷入洗钱团伙。为了争夺银行卡中的9145元,洗钱团伙与出售银行卡的人上演了一场“黑吃黑”,没有人吃到好果子。
这一“闹剧”反映了当前银行卡倒卖的混乱局面,令人担忧。在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和反洗钱合规管理不断加强的同时,持卡人应更加注重提高银行卡合规意识,不要为了小利润而陷入洗钱陷阱。
3月21日,浙商银行苏州分行姑苏支行业务主管陈蕾接待了前来申请借记卡的客户吴某。吴某打开一张卡片,没有处理任何其他事务就匆匆离开了。3月24日,吴某拿着临时身份证去报失银行卡,要求换张新的。仅仅三天后,新开的卡丢失了,不得不发行一张新卡。这位顾客真是“粗心”。
更奇怪的是,3月28日,一个自称“吴某”的人通过客服热线向姑苏支行投诉,称新银行卡莫名其妙地“丢失”,他想查出是谁丢了卡。银行是愚蠢的,它怎么能抱怨自己呢?
银行匆忙观看了吴某开卡挂失的视频,确认身份证上是他本人。然而,调查发现,为吴某在银行开户保留的电话号码与打电话投诉的手机号码不一致。
不要看手机号码的差异,这有很大的神秘。因为当一些人出售他们的实名银行卡时,洗钱团伙提供的手机号码通常是留给银行的。洗钱团伙可以使用他人的银行卡和手机号码(可以接受验证码)进行洗钱活动,从海外提取国内资金,然后像蚂蚁搬家一样把钱带走。
这一令人费解的银行卡挂失事件似乎与洗钱有关!
根据银行账户记录,9145元是吴某办卡后转入账户的。同一天,银行有三个新卡客户,他们都被转移到9145元。这四笔人民币9,145元的转账均来自同一持卡人在另一家商业银行的账户。
三张新卡上剩下的9145元在台湾很快被拿走了。由于银行卡丢失,只有吴某卡里的钱还在账户里。
银行网点值班大堂经理表示,这三户新住户的情况与吴某非常相似。他们不是苏州本地人,没有合适的职业和固定的住所,也不清楚自己办卡的目的。“根据我们的经验,这可能是洗钱团伙和银行卡经销商之间的‘黑吃黑’。皇家吴某和吴发科牟在卡里竞拍9145元。”浙商银行苏州分行运营技术部总经理陈力表示。
吴某想出售他的实名银行卡,但他对出售银行卡赚到的数百美元并不满意,于是看中了转移到他卡上的洗钱者。毕竟,这张卡是以吴某的名义发行的,一旦他报告了损失,洗钱者就不能转移资金。吴某只需要重新发行一张新卡,他就可以享受他的成功。
然而,那些因为“挂失”而拿不到钱的洗钱团伙却很着急。他们打电话来抱怨,想知道谁动了他们的“奶酪”。结果,没人拿到钱。目前,苏州分行已将此事移交当地公安部门进一步处理。
与“真假吴某”的闹剧相比,更令人担忧的是,有许多像吴某这样的投机者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出售自己的银行卡。很多人只关注眼前的蝇头小利,却不知道自己参与了洗钱犯罪,倒卖银行卡的混乱现象屡有发生。许多地区甚至形成了获取、启动、销售和使用银行卡的地下产业链,对国内金融安全和反腐败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
倒卖银行卡是一种非法行为,是明令禁止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银行卡及其账户只能由发卡银行批准的持卡人使用,不得出租或出借。《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犯罪的通知》还规定,经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安机关认定的银行账户(包括银行卡)出租、出借、买卖的,其非柜台业务在5年内暂停,3年内不得开立新账户,并将信息转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公告。
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强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和反洗钱合规管理;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依法履行职责,构筑防范金融犯罪的坚固防线。
出售闲置银行卡的持卡人正在帮助他人滥用他们的信用记录。持卡人应爱护自己的银行卡,及时注销闲置的银行卡,以免因贪小便宜而落入洗钱陷阱。
标题:"真假吴某"为钱上演"黑吃黑" 银行卡倒卖暗藏洗钱陷阱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1507.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