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保险“支农支小”见成效 试点规模再增200亿元
本篇文章1185字,读完约3分钟
《证券日报》记者冷翠花
记者了解到,近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扩大支农小额信贷业务试点规模,在试点初期的50亿元基础上再增加200亿元。
据报道,自2015年以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创新保险+融资模式,开展支农和支持小规模融资试点,为农业、农村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推进国家脱贫战略。中国人民保险支农创新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小微企业特别是农民的欢迎,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农民和小微企业网点多、融资金额少且单一,缺乏信贷基础和质押资产,一直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不可避免的障碍。中国人民保险充分利用覆盖100%县、99%乡镇、54%行政村的机构网络优势,拥有34.5万个农村基层服务团队,在农业保险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充分认识农业和小微企业等风险。不断创新保险服务,探索突破保险资金不能直接贷出的传统认识。
试点初期,中国人民保险在种植保险、养殖保险等传统保险业务覆盖农民自然灾害风险的基础上,遵循金融扶贫、保险先行的理念,充分利用保险资金,以开发专属资产管理产品为载体,主要依靠合格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等外部服务机构,间接为农民和小微企业提供无担保和无担保融资,并对农业生产和小微企业给予专项支持。
试点后期,随着对该业务认识的加深和风险控制技术的逐步完善,中国人民保险在为农民提供基本保险保障和附加融资服务的基础上,努力打造自己的普惠金融服务团队,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整合自身的农业保险、担保保险、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等技术,将外部专业机构提供的担保转化为融资风险保障。这不仅实现了融资风险的保险覆盖,还有效降低了支农融资成本,为农民和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支农小额信贷已服务于全国27个省市的5.6万名农业、农村和小微企业客户,平均单笔融资规模为6.3万元,融资成本低于市场水平,体现了普惠金融分散程度小、业务运行稳定、保险资金无损失的特点。
据分析人士介绍,中国人民保险小额支农融资的探索和实践表明,要解决农民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必须加强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发行资产管理产品进行小额融资支农的探索,创新了保险直接融资的血液供给机制,实施了精准扶贫,满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资金需求,为金融扶贫引入了新的资金活水,打破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贫困无钱的瓶颈。同时,通过实施普惠金融平台联动,整合中国人民保险保险和投资领域的资源,可以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实现创新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联动,构建支农支持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普通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表示,今年将率先在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和专业平台公司,并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用性,更好地服务三农,促进扶贫。
(冷翠花)
标题:中国人民保险“支农支小”见成效 试点规模再增200亿元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9494.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