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分析2017年农业农村形势
本篇文章1612字,读完约4分钟
核心提示:2月28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召开媒体论坛,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角度全面分析2017年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宋鸿远主持会议并讲话。
新华社记者吴霞
2月28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举办媒体论坛,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角度全面分析2017年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宋鸿远主持会议并讲话。
农村经济:产业调整与对外合作并存
宋鸿远指出,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是深化农业供给结构改革的关键。保障粮食安全和围绕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是两个基本前提。
农业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Xi银生就如何推进玉米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改革发表了意见。他指出,中国玉米生产结构调整已取得初步成效,市场化定价机制已经建立。然而,玉米产业的去库存化、降低成本和短板化任务仍然很重。当务之急是完善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坚持玉米生产市场化调整,促进玉米生产方式转变,同时加快消化现有玉米存量,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
据了解,2016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551亿亩,比上年减少2039万亩,为13年来首次减少。与此同时,中国暂存的玉米余额高达2.36亿吨,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在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的同时,中国的对外农业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农业研究中心市场与贸易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说,经过对与中国农业贸易和投资关系密切的10个国家的比较分析,俄罗斯和缅甸将是中国农业贸易和投资的重点地区,蒙古在一些行业的投资合作比较大。中亚的农业投资将集中于一些国家重点产业,而南亚的农业贸易投资潜力和风险并存。
农村社会:土地改革和农民增收同步进行
土地是农村居民的主要资产,土地改革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农业研究中心改革实验研究室副研究员高强指出,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着力探索退出机制。目前,它可以保持政策、合作和市场退出的共存,但从长远来看,它应该向市场退出的方向发展,使农民能够平等地参与改革和发展进程,共同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宋鸿远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稳定器。随着中国农民返乡就业和创业的增加,将为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农业研究中心固定观测点管理办公室副研究员彭超表示,根据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测点调查系统农民数据分析,投资人力资本、强化传统生产要素、提升金融资产、增加政府转移支付、改善社会资本、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提高农产品价格、依托城镇化和工业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九大动能。
乡村文化:如何保护仁中地方文化遗产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相关部门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统村落的识别,将地方文化遗产作为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综合体的重要载体。迄今为止,已有4157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62处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张灿强表示,要实现“充分理解”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价值,必须优先保护,坚持维护与发展、农民参与、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处理好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农民生计与产业发展、当地居民与外部工商资本的平衡关系。
农村生态:农业面源污染亟待解决
宋鸿远指出,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中央一号文件的目标,也是提高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要求。
农业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金表示,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统计不包括秸秆和尾菜,因此农业面源污染的数据可能会更大,比重会增加,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在谈到如何解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时,金指出,目前农业和农村环境治理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文件落实不力、污染数字夸大、激励措施不足、禁烧秸秆措施不力等。要做好长期战斗准备,进一步完善农业环境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政策落实,加大非点源污染防治投入。
标题:专家解读分析2017年农业农村形势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5236.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