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把握新时代宏观调控的“度”
本篇文章1733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日报》:把握新时期宏观调控的“度”(评论员观察)
周仁杰
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提出“适度宏观调控”的要求,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度”意味着适度。相对过度、科学、有效和宽松的监管,划定了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界限,为市场和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这一轮调控的总的特点是“争取稳定,有所作为,尽力而为”。其核心是平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突出“力度、度、效”的落实。“组合拳”政策是准确的,危机也不是混乱的。“稳定”是稳定的,“超前”是到位的。实质上,“度”的掌握包括对精度、力度和有效性的准确把握和巧妙运用。
准确性指的是确定监管的方向,强调目标疗法和精确的政策。例如,间隔控制不同于先前的底线。首先,有必要计算一个合理的区间。当增长率接近上限时,它专注于防止通货膨胀,而当它接近下限时,它专注于稳定增长,并且在区间内不做大动作。例如,定向调控不会造成洪水泛滥,不会洒辣椒面,而且“弥补了”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扶贫、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输血的不足。例如,相机调节强调及时和适度的预调节和微调。房地产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因此它需要“去杠杆化”来抑制泡沫。在三、四线城市,过度发展需要“去库存化”来消化供应。调节和控制是精确的,它与平均用力和压力分散相反。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统计的基础上,不断细化政策类型,有效提高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的政策准确性。
强度是指细分规则的类型,必须区分主次。冷静地观察“时间”和“潜力”,我们应该调查和研究不同问题的性质,避免鲁莽。要想以正常的增长速度换挡,我们必须遵循市场规则,保持一定的容忍度,减少微观交易管理,并做更多的工作,为长远利益奠定基础。对于一般的市场波动,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政策储备,不要强攻,鼓励微观刺激,更多地运用市场化的法律手段。对于征兆、趋势和潜在风险,有必要在它们发生之前主动预防它们。我们需要把我们发现的问题抓到底。当前,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围绕“三个硬仗”。调控的力度不应太早、太密、太频繁、太慢、太松或太软。当拍摄的时候,不要错过机会,当淡出的时候,不要犹豫。
有效性意味着关注调控的实际效果,具有历史的耐心和战略决心。市场失灵是指政府采取行动,但它不能弥补“补救性”监管。“引导式”监管更加注重预期管理,通过稳定政策基调和改善与市场的沟通来提高可预测性和透明度,并给予企业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和积极调整业务行为。因此,注意自然是明智的,遇到麻烦时不要急着吃猛药,不要一次缠住一个地方的得失,在较长的时间轴上衡量调节效果。关键是把握时机和节奏,与时俱进,把握趋势,以最小的干预成本,最大限度地唤醒市场机制的活力和纠错能力,有效提高微观主体走出低谷的“自愈率”。
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以来,一个明确的方向是以改革的方式进行调控,以制度的优势来平滑循环,这构成了“度”的另一个深刻含义。面对金融业监管与空监管的重叠,单一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货币政策和“全面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形成“双柱”框架,可以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事实上,放水养鱼,改善经营环境,“降低成本”,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孕育了一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去产能”不能由市场单方面说。要保持压力,实行差异化信贷,不要让僵尸企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挤出好钱”。这些都是打破社会生产力的桎梏,把完善体制机制和释放改革红利融入宏观调控创新之中。
新时代、新旅程、新规则。战略规划的蓝图应该画到底,货币政策应该谨慎地打开信贷大门,财政政策应该抑制借钱的冲动,产业政策应该从选择性转向包容性,区域政策应该细化、优化和深化...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不应该无为而治,也不应该急功近利,而应该始终坚持以新的发展观为指导,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建立跨部门、跨层次、跨地区的协调机制,促进国际协调和联动,注重目标和手段的衔接与合作,丰富和完善工具箱,加强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防范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和“蝴蝶效应”。我们一定会赢得引领新常态的下半年,克服历史转型期的新挑战,稳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标题:人民日报:把握新时代宏观调控的“度”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20067.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