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神“退保理财”新骗局 退保资金涉及非法集资
本篇文章973字,读完约2分钟
不要盲从高利息的“财务管理”,不要被小礼物打动,不要接受“先还利息”等诱饵,不要相信保险公司的名义承诺高回报的借款行为,不要与任何个人签订这样的投资和财务管理协议。不接受任何个人出具的此类收据
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许多非法集资方式被频繁改变。
近日,上海金融服务办公室通过信访投诉渠道发现,一些金融信息服务、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公司由于客户访问渠道的挤压,转而采取冒充保险公司的名义,诱骗保险客户投送和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骗取理财资金。据不完全统计,有34家企业涉嫌“交出财务管理权”。
“交出财务管理”是新颖而隐蔽的。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信访部负责人表示,投资者应该睁大眼睛,认清“放弃理财”的主要方式,谨防上当受骗。
这些机构通常的做法是打电话冒充保险公司,如新华保险(601336)、泰康人寿保险和平安人寿保险,或银监会、保监会、消费者协会等。通过非法获得的姓名、电话号码、邮寄地址、身份证号码和保险产品种类等信息,向人寿保险和分红年金保险的投保人发送信函。以“客户售后服务”、“保单收入升级补偿”和“赠送礼品”的名义邀请客户,游说投保人获得购买理财产品的补贴、购买理财产品的贴息或领取旅行券等。,并诱使他们购买在申请退保或保单质押贷款后出售的“理财产品”。
据报道,由于新的欺诈行为,大量保单被异常退保,大部分退保资金被转移到理财产品上,涉及非法集资。一些机构把老年人当作诱饵,这种做法性质恶劣,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
上海市金融办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从源头上严厉打击“退保融资”引发的问题。市金融办和上海保监局联合发布了风险警示,称如果接到可疑电话,应通过各保险公司的官方网站、全国统一客服电话或保监局和保险协会的网站查询人员、产品和地址,即业务员是否为保险公司业务员,销售的产品是否为保险公司产品,留下的地址是否为保险公司下属机构的地址。
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要记住不要相信高利率的“理财”,不要被小礼物打动,不要接受“利息回报第一”等诱饵,不要相信保险公司高回报的借贷行为,不要与任何个人签订此类投资理财协议,不要接受任何个人出具的此类收据。如遇可疑情况,除了查询相关信息外,您还可以拨打各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热线,以免受骗。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1日,第18版)
标题:留神“退保理财”新骗局 退保资金涉及非法集资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9806.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扶贫产业园 盛开“脱贫花”
下一篇:直接融资,渠道再多些(金海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