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三十年 为国铸重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巡礼)
本篇文章1581字,读完约4分钟
从1957年到1986年,从34岁到63岁,黄旭华神秘地与家乡的亲人“失去联系”了30年。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他家乡的亲戚写了很多信,问了很多次,但都没有得到答案。我只知道他父亲去世了,他没有回家;他的二哥死了,他没有回家。
直到1987年,这位93岁的母亲在上海的一家杂志上读到关于“总设计师黄”的报道《高贵而未知的生活》,她才终于意识到她的儿子正在为国家建造一艘核潜艇!她流着泪对全家人说:“大家都应该理解三哥(黄旭华)的事。”
“斤斤计较”,自力更生
1958年,面对处于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中国开始研制导弹核潜艇。曾参与仿制苏联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被选中并调往北京进行研究。在离开之前,黄旭华不知道他将要承担什么任务,因为涉及到保密问题。到达北京后,他立即被“留了下来”。他被调到北京后做什么,他必须对妻子严格保密。
事实上,对于当时的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核潜艇的一切都是一个核心秘密,黄旭华和他年轻的“战友”很难得到一点现成的核潜艇技术资料。幸运的是,有一天,有人从国外带回了两个儿童模型玩具。当黄旭华还是个宝贝的时候,研究人员把玩具拆开分解,兴奋地发现玩具里的密密麻麻的设备与他们构想的核潜艇图纸基本一致!“我的结论是,尖端产品是在传统设备的基础上开发和创新的,这并不神秘。”黄旭华增强了他的信心。
当时,中国很穷,没有先进的设备,科学家们用算盘计算了大量核潜艇的核心数据。“例如,核潜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它太重而不能沉,太轻而不能下潜,而且重心倾斜,容易翻滚。必须精确计算。”黄旭华说道。
该怎么办?核潜艇上有成千上万的设备和管道。黄旭华要求每一个都要称重,几年来每天都是这样。这种“斤斤计较”的土壤方法的最终结果是,数千吨核潜艇下水后的试验值与设计值没有什么不同。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这个承载着强国梦和中华民族军队的庞然大物从水面上漂浮起来时,黄旭华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中国人开发了核潜艇,这些核潜艇在国外仅用了10年时间就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
“我们的核潜艇没有一件来自国外的设备、仪器和原材料,船体的每一部分都是中国制造的。”黄旭华自豪地说道。
享受暴风雨的海浪
“也许我会说再见,再也不会回来。你明白吗?你明白吗?”1988年初,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将根据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在实验之前,悲剧歌曲“血腥风格”经常在参与者的宿舍响起,有些人甚至偷偷给他们的家人写了遗书。
难怪士兵们感到不安,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在进行深潜试验时坠毁,160多人被埋在海底。美国潜艇仍然是这样。国产潜艇能完全无害吗?
“我觉得同志们充满了‘风萧萧,水寒,壮士不归’的气氛,对实验很不利。”黄旭华说道。
该怎么办?黄旭华与设计人员和战士们进行了讨论,并当场宣布:“我对深海潜水有很大的信心,我会和你们一起下水!我们要唱出‘雄壮、昂扬、跨越鸭绿江’的雄壮进行曲,才能成功取回测试数据!”
士兵们沸腾了!忧虑和悲伤席卷了空,获胜的自豪感点燃了所有观众。
考试那天,天气很好。50米,100米...一次潜一个深度。“咔嚓,咔嚓——”在寂静的深海中,巨大的水压压着船体发出声音,令人毛骨悚然。黄旭华沉着果断的指挥给了大家坚定的信心。
测试成功了,一项新记录诞生了,整艘船沸腾了!黄旭华很难抑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只能即兴发挥:“花儿疯了,龙宫探索了,波涛汹涌,尽情享受吧!”
就在这次潜水成功的前一年,黄旭华的身份才“浮出水面”,并被93岁的母亲和她的家人所理解。
如今,黄旭华已经90多岁了,但他依然朝气蓬勃,气势磅礴。他说:“发展核潜艇是我的梦想。我很高兴能从事我一生中最喜欢的职业。”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7日09版)
标题:“深潜”三十年 为国铸重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巡礼)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9407.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