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 打造集团化普惠金融模式 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本篇文章2397字,读完约6分钟
我们的记者赵萌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金融业,这种“失衡不足”主要体现在金融资源过度集中在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企业,而大量中小企业、“三农”和边远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金融服务和融资困难而失去了发展机会。
作为中国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大型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服务中责无旁贷,理应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11月23日,中国银行在银行业例行记者会上介绍了全面实施普惠金融、着力服务实体经济的探索和创新。
依靠群体资源
创建一个包容性的金融体系
据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本行依托中行集团资源,利用集团化和多元化优势,构建了具有中行特色的全能型金融服务体系,并由全集团实施。2017年6月20日,中国银行成立普惠金融部,不仅覆盖商业银行法人机构,还覆盖中国银行符登村镇银行和中国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形成普惠金融部“1+2”实施架构。同时,本集团其他子公司也在产品、渠道、人员等方面与普惠金融部合作并提供支持。,形成了层次丰富、覆盖面广、合作良好的“大普惠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此外,在中国银行法人层面,36家一级分行均设立了普惠金融业务分支机构,所有二级分行均设立了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并指定专人负责普惠金融业务。同时,全行1万多家网点将作为普惠金融的基础服务网点,部分网点将被选为推出普惠金融信贷的特色网点,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的综合服务能力。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在全国12个省市的82个县开展了大规模、批量的82家村镇银行,其中78%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全国贫困县占33%,成为县域普惠金融服务的生力军。中国银行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专注于二、三线城市金融服务中的弱势群体小额信贷服务,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拥有1000多家合作商户和网点,为200多万客户提供便捷、专业、灵活的消费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银行在充分发挥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大电子化、智能化新“网上”渠道的拓展,推动在线金融、大数据等金融技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综合应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技术含量。
“五专业化”机制的构建
加强事业部的垂直管理
据介绍,“五专”运行机制是普惠金融事业部实现专业化运营和垂直管理的重要基础。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中国银行制定了“五专”运行机制的全面实施方案,并取得了较大进展。
具体而言,在综合服务机制方面,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机构的网点和渠道,满足普惠金融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普惠金融需求;在统计核算机制方面,建立了全行统一的成本分担和收益分享机制,可以生成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充分反映普惠金融的经营业绩;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根据普惠金融客户的需求特征和风险特征,完善普惠金融相关信贷政策体系,开发相应的记分卡和统计模型,提高效率,有效防控风险。在资源配置机制方面,专门为普惠金融部发布了信贷、经济资本等资源计划,为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在考核评价机制上,充分考虑普惠金融的业务特点,在全行统一的绩效考核体系下,制定了普惠金融业务专项绩效考核体系和差异化考核指标体系,并与一级分行考核挂钩,实现有效传递和落实。
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模式
提高财务可用性
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中国银行创新推出了符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资金需求规律和特点的“中银信贷工厂”模式,通过端到端、流水线和标准化运作,有效提升了中小企业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例如,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级别从近10级降低到4级,审批时间从2-3个月缩短到5-7个工作日。截至9月底,信贷工厂信贷余额达到3065亿元,客户达到4.6万人。
在服务“双创新”群体方面,中国银行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试点,根据创业创新和中小科技企业创新的特点和需求,推出“中关村模式”,为处于起步阶段、快速成长阶段和稳定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截至9月底,中关村模式在全国各地的信贷余额为101亿元,信贷客户888家,累计信贷投资超过396亿元,服务客户3834家。
在服务全县“三农”客户方面,中国银行推出了“中国银行新农业鲍彤”、“中国银行林权鲍彤”等系列产品,率先使用林权、棉花、苹果、乳制品、蔬菜和肉制品作为抵押物,解决了农业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探索使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与一些农业核心企业的系统互联,通过在线接入为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客户提供小而快捷的个人商业信用。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全面加强农业援助服务,设立了约1万个农业援助服务点,与中国供销合作总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山东开展了共建农业援助服务点试点项目。第一批12个点建成,仅12个点就有效服务了5万多农村客户。
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中国银行将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有机结合,创新和完善定向扶贫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贯彻“融资+智力+技术+城市”的扶贫理念,以咸阳北部四县为依托,建立“科技+智慧+载体+资本”的定向扶贫配套服务模式。此外,中国银行创新打造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新载体——“公益银行”平台。与其他电子商务平台不同,“中国公益银行”平台服务于所有包容性金融客户,融合了电子钱包等尖端金融技术,并通过情景交易缓解客户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校园金融服务方面,自2004年以来,中国银行连续14年独家承办中央直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累计贷款220多亿元,资助学生170多万人。“校园裸贷”事件后,中国银行率先宣布进入校园金融,支持大学生合理消费信贷。结合大学生的移动互联网生活方式,我们开发了“中国银行电子校园”移动应用,打造了一个集校园事务、金融服务和第三方服务于一体的学生综合手持平台,全面覆盖大学生的“衣、食、住、行、行、学、娱、用”。
标题:中国银行: 打造集团化普惠金融模式 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19271.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不忘初心助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