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村民反污染与工厂对峙五年 NGO介入助推理性维权
与污染工厂抗争,信息表达,在媒体上保护,增加外来智慧,张功利,这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在短短几年内发现了新的自己,最终进入了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
2004年,张功利带领安徽省仇冈村村民,开始了保护村庄免受附近化工厂伤害的斗争。 2007年,华裔女导演杨紫烨开始用照相机记录张功利与村民们的抗争。 4年后,被命名为“仇冈卫士”的30分钟以上的短片被提名奥斯卡,仇冈也开始受到世界的关注。
纪录片记录了污染给村民们带来的困难生活和他们的抗争,最终工厂撤出了村庄,搬到了几公里外的工业园区。 但是在这种环境保护的行为艺术中,张功利对《中国情报周刊》说,他和村民都变了,“越来越理性了”。
因为在村民和工厂长达五年的对峙中,他们以以前流传下来的智慧和现代理性,引进媒体、民间环保组织乃至政府的力量,学会用法律、请愿、压力的方法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废除农事。
"我出生在这里很伤心. "
仇岗村、安徽省蚌埠市地图上的小一点,不认真找的话,很容易错过。 如果建在村子旁边的化工厂没有污染土地,张功利和仇冈村的村民一直逐年耕作,和中国最普通的农民一样。
2004年,占地107亩的九采罗化工厂(以下简称化工厂)定居于仇岗村,其前身是30多年的国营蚌埠市农药厂。
在蚌埠这样的老工业城市,当初的工业布局今天明显不合适,当年的农药厂选址在村庄附近,随着村庄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大,工厂的围墙逐渐成为村民的“花园墙”。
农药厂倒闭后辗转销售到化工厂后,村民很快看到了据说专业生产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化学制品的现代化学工业公司给村庄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灾害。
每个生产时间,工厂放出的浓烟被风吹走,刺鼻散发恶臭,村民只能关上门和窗户,关在房间里。 “我完全受不了在室外说话。 ”直到年记者去采访时,缝在张功利家门上的胶皮还没有去掉,当时很多村民在门窗上贴上胶皮,防止刺鼻的废气进入室内。 多年来,像在其他农村生活的人一样坐在院子里乘凉吃饭,在仇冈村是不可能的。
最严重的是,没有任何解决,化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放,沿着排水沟进入田地、养鱼池,沿着村子里狭窄的鲍鱼房子的沟流向淮河,黑长了几公里。 同时污水渗入多年,即使打井,舀的也是“一半是水,一半是药”。
2005年7月,化工厂的废水流入仇冈小学,小学生戴口罩上课,污水退去后,树木相继死亡。 村民们说,房子被污水淹没是常见的事件,“必须延伸到狗身上,防止污水进入鼻子”。
仇冈村小学不远的余老太家离化工公司很近,她家的窗户一年四季打不开。 有一次下大雨,化工厂的水溢出她家,不仅毒死了她养的300多只鸡,连门口的树都毒死了。 她家门前几棵碗口粗的树光着身子站在那里,好几年不结果实了。 余老太拍了一点照片,要求公司说话,用她的话说:“找了一百次,赔了一千元。 ”。
其实,近年来,村民因污染,多次去化工厂要求赔偿,挨打的人不少。
“我们也迫在眉睫。 我出生在这里很难过。 』张功利也是直接受害者,他家离化工厂很近。 现在他家门口不远。 化工厂不再冒烟的高烟囱还在那里。 年龄比村子里很多人都大。
张功利的四分钟自留地也经常流入污水,青苗都被烧死了。 去找化工厂谈判未果后,张功利把化工厂告上了法庭。 当时张功利认为“法院可能是合理的地方”。
去法院之前,张功利找了村里的原生产队长,领导他和化工厂,试图说服他为村里“不要做,他们有钱,不知道你怎么死”。 那时张功利说他把很多东西都压在心里。 因为他也目睹了很多村民挨打。
想了一会儿,张功利向家人解释,决定“冒着生命参加,不冒险是不可能的”。
到了法院,张功利很快发现自己“不会说律师”,他们要求证据、手续、化验单等,“我总是有问题”。 在法庭上,化工厂首先明确合法的生产许可证,然后拿出各种先进公司的品牌名称,然后拿出无污染公司的各种证书,“人还是市纳税大师,这场诉讼打不到,我不合法”
第一次打官司回来,张功利一夜没睡。 “如果不顺利我会再打电话的。 ”。 如果没有证据,张功利自己买了照相机,后来拍了很多起重要作用的照片。 初中毕业的他经常去新华书店买各种法律、政策的书,每天晚上读几页。 第二天,张功利一边打官司,一边学习法律,“学习如何与律师打交道。 ”。
张功利的环保之战开始了。
“死亡敲门”不仅仅是赔偿
2004年和2005年两次开庭未能阻止化工厂持续污染。
许多村民认为没有赔偿的希望,对诉讼也没兴趣。 很多时间,张功利一体地和化工厂比较。
但是,势头薄的张功利并不是没有从诉讼中学到任何东西。 法院研究哪个环节有遗漏,他继续诉讼。 然后,“我起诉再撤销一次,要400元。 他们应诉了一次,请了律师,又上下打点,要一万元”。 张功利不得已成了“诉讼棒”。
然后,仇冈村濒临窒息。 村子里突然得癌症的人很多,从2004年到2006年三年间有50多人死于癌症,而且死者的相当一部分是中年人。
村里90多岁的老人王宗英是村里癌症死亡人数的记者。 每次在村子里生病,她都在墙上拉棍子。 她家的旧墙上拉着长得惊人的短54根棍子。
在那几年不断研究政策的情况下,张功利观察到胡锦涛国家主席在2004年的演讲中说要严惩环境污染者。 看了这个故事,张功利勇气倍增,他呼吁村民们振作起来,让村民们一个个站起来和化工厂“死磕”。 他对村民说,胡锦涛主席站在我们这边。 我们怕谁? 之后,张功利告诉《中国情报周刊》的记者“这在政治上是正确的”。
不断学习法律,张功利慢慢知道工厂的那些方法是违法的。 例如,在中国,危险化学品不能在离居民住宅1000米以内的地方生产,仇冈村附近的化工厂显然是违法的。 “不管你的公司有多大,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张功利不断从法律中获得自信。 他可以详细地告诉周围的人和后来他“取经”的人。 首先,必须明确水污染、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中的任意一个。 每个国家都有严格的标准。 “除非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否则我们合理维护自己的权利。 ”。
学习法律是张功利这几年最大的收获。
张功利家的家具虽然旧了,但房间里摆的各种法书都是新的。 有《环境保护绿皮书》《律师文摘》《宪法精神》《中国基础民主快速发展报告》《海外公众参加立法》,有食品相关的,也有选举相关的,翻阅所有行业的法律书籍。
村民再次去法院,害怕法院不受理,张功利说:“你可以对法院院长说。 如果院长不回复,我们可以单独起诉法院院长。 ”。 政府应对不周,“我不污染公司,我告诉你政府不做。 ”。
读了很多法书后,张功利后来的一切行为都变了。 “通过法律,既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是张功利的总结。
渐渐地,张功利也开始觉得赔偿不再重要,他想维持的是生命权,“赔偿能赔偿一些,生命宝贵,后代宝贵”。
张功利和村民祖祖辈辈都住在仇岗,作为淮河的泄洪区,多少年的大水没有把他们赶走,现在村里却一直生病和死亡。 “没有比这更大的事了吗? ”。
谈法律也要谈政治。
像生活中的多个场景一样,拐点经常在偶然和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现。
2006年,作为淮河水项目调查的一部分,安徽省ngo组织了“绿满江淮”的志愿者团队来仇岗。 他们发现了与化工厂零距离接触的村庄,也发现了张功利。
起初,志愿者没有介绍自己的非政府组织身份。 只有中学学位的张功利自学了很多环境方面的政策法规,但对于ngo也没有概念。 在他的第一印象中,他们只是关注仇冈村污染的热心大学生,“最初只是高度重视他们”。
张功利认为是大学生不能忽视的一群人。 “激进,大胆地说,能认识是非,说公正的话。 ’最初,张功利想依赖他们。
稍后说明,他们也确实帮助了张功利。 在未来,张功利的生活中不断出现各种团体和组织,他也渐渐学会了在深夜安静的时候仔细观察和分解各出现的人。
和化工厂斗争了几年,直到这些大学生出现,张功利和村民们才知道他们一直抗争的这个工厂在生产什么。 “在村子里工厂工作的人不知道生产的是什么,只知道在做哪个环节。”
这些大学生在网上发现了张功利对化工厂的产品,分解了其化学成分和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当然,他们给张功利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个,还有一系列的维权理念和维权方法。
他们要说服张功利和村民,不要激化矛盾,要温和,冷静,既要谈法律,也要谈政治。 从此,村民的维权行动可以更合理地控制。
名为“绿满江淮”的非政府组织更多地介入村民的斗争。 大学生们在学校训练期间,仇冈小学的学生们写了关于当地环境的作文,40名学生写了抗污染的抗议书,送到了环境保护局。 这也为媒体创造了良好的信息素材。 之后,村民和“绿满江淮”一起收集污染证据,继续接受媒体采访。 接着,媒体继续跟进,给当地政府带来了一点压力。
与环境保护团体和媒体的相遇,使张功利出名。 在“绿满江淮”的帮助下,张功利先后去了六次北京,参加了许多政府官员、专家和环保人士组织的环保论坛。 这成了他在与工厂战斗中的决策性。
第一次到北京,张功利知道了非政府组织这三个字的意思。 大会上他知道越来越多的环境保护知识、海外实例,知道公民可以要求新闻公开,可以要求环境保护局公开数据。
除了学习知识,张功利在大会上遇到了一点知音,他称他们为“我们自己”,是来自福建、河南等地和他有同样环境保护权的人,他们互相交流了很多经验。
参加大会后,张功利大开眼界,后来他完全变了。 回到仇冈村,他开始熟练地利用大会的资源帮助自己更好的维权。 去政府部门的时候,他向官员说了自己在北京参加环境会议的文案,但没有忘记展示长长的参加者名单和收到的一捆名片。 其中也有高级官员、学者和媒体人。
同时,张功利要求政府公开化工厂的相关数据。 “即使是假的数据,你也请给我。 但是将来我确认了。 我会追究你的责任。 ”。 在官员面前,张功利简直是环保的内行人,说的也是内行的话。
环境保护部门答应张功利,关闭化工厂。
“新的自己”
2007年,环境保护部为控制工业污染实施了“流域限制批”,蚌埠市处于限制批城市之中。 同年6月,仇冈村的化学工厂被当地市政府命令停止生产,进行了整修。
但是村民们发现化工厂还在偷偷生产,白天不污染深夜村民休息后排队,各水门安排了专家的监视。
2007年夏天,村民们开始了全村的募捐活动,说“我们想捐钱帮助化工厂生产”。 然后张功利写信给市长,要求坚决关闭这些污染公司。 他动员村里的1876人集体联名签名,村民口头上有1801人签名,只有10天。
签字的那天晚上,张功利家的玻璃被砖打碎了,直到采访《中国情报周刊》记者时才修好。 半夜又有人在门外开枪恐吓。 第二天,村民做了横幅。 我强烈要求政府根除黑恶势力。
这时,华裔女导演杨紫烨来到村子里,开始拍摄纪录片。 村民最初认为她是电视台的记者。 张功利也经常解体杨紫烨,认为他们是国家政府部门的媒体,“来到下面秘密访问,是因为他们拍摄需要价格,肯定是政府付了钱”。
2007年11月初,化工厂首次与张功利接触,承诺“和平对话”,张功利多次要求拍摄证言对话的过程。 2007年底,化工厂终于停运,赔偿了村民的经济损失,似乎为张功利和村民的环境保护战斗画上了句号。
幸运的是,2008年上半年,化工厂发出通知,征得政府同意正式恢复生产。 敌人的努力再次受挫。
“太愤怒了,(行为)过激了”村子组织了强大的劳动力在政府门口挂着横幅抗议。
张功利当时是领导。 他认为自己一直没有困扰的是中央电视台给他颁奖是他的护身符。 2008年初,由于与污染的斗争持续不断,张功利刚被选为“cctv2007年三农人气人物”。 他当时说:“他们要抓住像我这样的人慎重。 我什么都没发生,媒体保护很大”。
这次政府给张功利看了文件,化学工厂计划在2008年12月20日前搬迁。
在此期间,张功利也开始受到化工厂的威胁。 他坐车去城里拉猪饲料。 “化工厂的老板开车跟着我,别让我们着急,狗威胁说要赶紧跳墙。 ”。
到11月为止,村民发现化工厂没有搬迁的迹象,同时进行设备维护,准备东山再起。
于是村民开始收集费用。 这些费用是作为村组织人去市政府的旅费使用的,和化学工厂搬迁成功后,将锦旗送到市环境保护局使用的。 张功利要求每人不要捐赠30元以上,他想让尽可能多的人参加这件事,声势浩大。
“在国家允许的5个个体范围内,不叫访问,叫催促”12月15日,离关闭还有5天,村民的“催促”频率最高。
市环境保护局局长也亲自与张功利深入讨论了这件事,并与张功利约定。 “还给我好的环境,如果没有,我就辞职回家。 ”。 我告诉张功利也不要送锦旗。 “让你们冤枉多年,已经对不起村民了。 ”。 在谈话中,张功利也知道政府要关闭很多工厂,市政府在经济上大幅度崩溃。
2009年4月5日,市政府颁发了文件,包括九采罗化工厂在内的污染公司立即搬迁,搬迁到十几公里外的工业园区。
敌人的噩梦结束了。 张功利拿了dv,记录了化工厂离开仇冈村的全过程。
这似乎不仅仅是环境保护运动。 之后,《仇岗卫士》纪录片的监制汤列伦( thomas lennon )在《中国信息周刊》上报道了“农民发现了新的自己”。
“现实民主”
村民的生活开始恢复正常了。 张功利有点忙。 媒体来采访,官员来探望,其他地区的环境受害者来告诉我经验。
面对“取经”,张功利告诉他们。 “只要你知道法,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而且,需要智慧和理智的维权。 ”。 据报道,蚌埠市委领导人也表示:“即使后来仇岗村与政府发生冲突,张功利和村民也致力于保护议题,不是进行情绪化的炒作,而是化工厂最终能够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化工厂关闭后,市环境保护局集中整治鲍鱼沟沿线的14个行政村,沿线关闭包括养猪、养鸡、养牛养殖户在内的所有污染公司,在村附近建设每天解决10万吨生活污水的解决工厂,清理鲍鱼沟被污染的底泥,
但是,《仇冈卫士》在年奥斯卡提名下,再次将仇冈村抛在风口浪尖。
直到这个消息出现,张功利才知道杨紫烨是得到海外资金支持的个人导演。 村子里开始谣言说有什么阴谋,有人说电影出事了,导演已经躲在美国了。 不管怎样,不擅长电脑的村民还是把纪录片保存在USB内存里,永久留下来了。 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他们真正奋斗的历史。
张功利不知道电影的剪辑过程,在电影国际上映之前,张功利和导演发生了矛盾。 张功利认为最后化工厂关闭,土地可以种菜,可以在树上做桃子。 导演继续跟踪化工厂到新搬来的工业园区,拍摄污染转移。 “在工业园区重新演出还是会成为恶劣的环境,打上问号结束后,我们国家如何在国际上说明? ”。 张功利说他会维持国家的名声。
最终,导演向张功利妥协,纪录片是完美的结局。
纪录片出来后,美国人来到张功利家,继续关注他们的事件。 村民的索赔已经中止了。 “他们认为索赔是正常的。 我跟他们说美国人是这个立场,我们的要求只要达到原来的空气和环境就行了。 我们不需要在钱上花功夫。 ”。 张功利说他理解了公司的困难,公司搬迁也遭受了很多损失。
这几年,张功利接触了不同的群体,不再是原来的感觉。 张功利关心被河流污染的底泥清洁商,政府知道16公里的河流清洁巨额资金来自哪里。 他担心非政府组织的艰难生存。我觉得他反省了自己曾经写的新闻文案,写得很过激。 反省在政府门口贴横幅是不理智的。 除了法律,他现在不断警告自己学习理智。 张功利苦笑着说,自己是矛盾的人,他也一直说中国的平民是最好的平民。
在过去参加的国际会议上,张功利听说过很多关于民主和市民社会的讨论。 他认为自己从市民社会中受益,但不赞同市民社会。 他只是希望政府能给他们提供谈话平台,“接受大众和其他团体的合理化建议”。
在走理性公民之路中,张功利有自己的一套“必须符合实际方法”。 那是现实的,符合中国的实际民主。 村民依然推选管理村民委员会的事务,“即使是委员,只要他有权说话,就可以通过村委会保护村民。 ”。 对于非政府组织,他认为只要起到补充作用就行,张功利说“是现实的民主主义”。
张功利会瓦工,他将来打算去市里找瓦工的工作,也参与环境保护的事件,“除了村里的事,还可以和其他地方的人交换信息。 ”。
毕竟,这几年的经验使张功利不再是普通农民。 ★本刊记者/庞清辉
标题:【热门】村民反污染与工厂对峙五年 NGO介入助推理性维权
地址:http://www.f3wl.com/fsxw/24062.html
免责声明:佛山日报致力于打造最全面最及时的佛山新闻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佛山日报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心灵鸡汤:
上一篇:【热门】百歌颂中华 好歌献给党